米其林指南在台灣發行進入第三年。今年的公布日又再吸引了餐飲界很大的注意。這本從歐洲到北美大城市的美食指南,近年在亞洲大行其道。到目前為止,除台北、台中之外,還在香港、澳門、首爾、東京、京都、大阪、上海、北京、廣州、曼谷、清邁、普吉等亞洲城市出版個別的美饌指引,算是全球的最大集中地。這不但反映了亞洲美食文化和水準的提升,更展現亞洲餐飲界和觀光業的國際布局和企圖心。就這點而言,我很歡迎米其林指南在台灣出版。
另一個原因是它的美食推薦愈來愈親民,不再那麼孤芳自賞、高傲勢利,只看摘星的廚師和餐廳。大牌廚師的摘星焦慮和餐廳爭星的鬥爭,更是令人心寒的故事。
我看這三年的指南,無論是2018、2019年的台北,或是2020年的台北和台中,星級的高級餐廳畢竟是少數:2018年台北有20家、2019年台北有24家、2020年台北26家,台中只有4家。而必比登美食(Bibgourmand list)推薦的物超所值美饌為數甚多;餐盤推介(Plate)更是類別多樣、價格高低不一。讀指南,不能真的以為必比登和餐盤所推薦的料理,就是真的物美價廉。我前面所說,這幾年來米其林指南在台灣有親民化的趨勢,不表示是真的那麼平民化和大眾化。畢竟被列為餐廳和酒店裡的美食,還是有一定的價碼。我更注意到日本壽司料理都是偏貴的美食。讓我也感到高興的是,這幾年米其林指南都將台灣菜單獨列為一個獨立的菜色(系),而且列名的餐廳還不少。這對探索台灣料理內容是一個方便的索引。
真正吸引普羅食客的是在餐廳和酒店之外的夜市。這幾年的指南很貼心地為小市民食客介紹了很多夜市裡的好吃據點。夜市街頭小吃也變成台灣版米其林指南的類別之一,的確是它的特色。這對日常庶民飲食的了解,應該很有幫助。
對廣大的消費者食客來說,他們靠什麼資訊去找他們想要的美食?是報紙周末(日)的美食版?坊間出版的城市美食導覽書?社交網站的美食部落客的推薦?還是這三本米其林指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