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配合先生的工作地點,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都待在澳洲昆士蘭州東南部的一個鄉鎮—Scenic Rim。在Scenic Rim的日子,是每天都可以和路旁的牛、羊對看的日子,記錄所見所聞的同時,也讓我對「食材的在地」有全新的認識。
產地自給自足的Scenic Rim
Scenic Rim距離布里斯本約一小時的車程,人口為四萬三千人,面積卻是北北基的兩倍,平均一個人擁有十公頃的土地面積。全鄉在2019年的地區生產總值(GRP)為澳幣18.6億元,約新台幣380億元,其中以農林牧業為主要的經濟活動之產值為新台幣56億元,以農牧產業為基礎進而發展的生態觀光旅遊之產值則約新台幣38億元,是目前全鄉積極發展推廣的產業項目。
由於Scenic Rim的地質主要為火山土壤,適合種植作物,因此蔬果與紅酒產業發達,加上腹地廣大,畜牧業也相當盛行。Scenic Rim可分為六區,其中位於東北區的坦柏林山(Mt. Tamborine),是種植酪梨、大黃(rhubarb)、咖啡、葡萄和奇異果的理想之地,也是檸檬香桃(lemon myrtle)、手指香檬(finger lime)等原生作物的產區,加上車程距離布里斯本僅四十分鐘,是觀光客拜訪的熱門景點。
Scenic Rim的其他幾區則是以農、畜牧業為主,除了全年肉品與奶製品的供給外,農作物如胡蘿蔔、洋蔥、豆類、玉米、番茄、甜菜根、馬鈴薯等,也都在這幾區種植。
Scenic Rim全鄉所生產的食材,除了由農場自行銷售外,也在鄉內各個小鎮的市集或是店家銷售,居民均能輕易獲得在地食材,實現真正「吃在地」的消費行為。
但為了能夠擴及「吃在地」之影響力到Scenic Rim周圍,如布里斯本的居民,不同於台灣的農會系統,Scenic Rim透過以下的商業行為或是活動,讓消費者能直接與農場主人對話,並輕易獲得當地食材,了解自己的食物「從農場到餐盤」(from paddock to plate)的旅程。
消費者自助的蔬果攤
記得在台灣觀看TLC旅遊生活頻道,有一個節目介紹在瑞士深山裡,居民會拿出自家製作的香腸與自家產的雞蛋放在馬路邊的篷架上販賣,沒人看管,消費者只要將錢放在小存錢筒,誠實拿走需要的食材,便完成交易。
沒想到在Scenic Rim的坦柏林山,卻到處可見這類的小攤(farm stall),讓我興奮不已。
通常當地居民會將自家種的酪梨、蔬菜、甚至雞蛋都放在門口販賣,以相當便宜的價格、甚至完全免費,讓上山的遊客或附近居民十分方便就能獲得當地的新鮮食材。不僅消化居民自己吃不完的食材,也讓這些在地食材能夠即時與他人分享,這樣的方式讓我既驚喜又感動,有機會上山總是會多買一些,因為不僅自己可以享有,也可以分享給沒機會上山的好朋友。
一定有人懷疑,「不會被偷嗎?」,我只能說期待台灣也能出現這樣的景象,因為能夠提供這樣的食材分享是必須在彼此一定程度的誠信下才能完成。
七月的冬季豐收嘉年華
集結所有的農牧、紅酒、觀光產業,Scenic Rim在每年六至七月固定舉辦約一個月的「冬季豐收嘉年華」(Winter Harvest Festival)。因為該鄉的幅員廣大,因此活動分成整合型與分散型兩類活動。前者如「吃在地」周(eat local week)的安排,活動會選擇一個小鎮連續持續一周,透過此一活動可以讓消費者一口氣認識多種在地食材,在現場不僅可以買到當地農特產,最重要的是在現場可以與多位農場主人互動,建立供需關係與消費管道;分散型活動則是指消費者可以直接到農牧場進行活動體驗,消費者可以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農場類型,如牛、羊、駱駝、蔬果等農場或是酒莊,直接前往該農場並參與其安排的試吃試飲、產品製作、或是預約以在地食材所製作的長桌餐飲(long table dining),活動也結合各區的民宿或是農場住宿(farm stay),讓全鄉動起來。
為了方便民眾的辨識,此活動推出「Eat Local」的認證標章,透過專業的審查,讓符合資格的農牧場或酒莊等透過認證標示,讓消費者能夠辨識並安心消費。另外,地方政府也協助出版Eat Local的烹飪書。與一般食譜書不同的是,書中不僅以Scenic Rim的在地食材製作出六十道食譜,並加入食材來源的農場,於2018年出版的第二冊,則介紹了當地的26位農夫、種植者和製造商。
透過上述的活動,消費者未來只要對當地某項食材有興趣,都可以直接與農場聯繫進行購買,能夠清楚知道自己吃到的是哪一家農場品牌產出的食材。認識農場主人、認識農場,認識食材。
個別農場的推廣與教育活動
除了每年固定的大型活動外,Scenic Rim的部分農場,也會針對自己想法與能力,舉辦一些推廣和教育活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曾代言昆士蘭州2018年農業展(EKKA)的Tommerup's Dairy Farm。該農場以牧牛為主,也是昆士蘭在地牛奶品牌Norco的奶源之一。農場內也飼養雞、豬、羊等,並販賣相關肉品與雞蛋,農場也是「Eat Local」的認證店家。Tommerup's除固定舉辦耶誕農夫市集外,也接受預約,可以是農場之旅,也可以在現場享用以百分之百在地食材的餐飲與茶點,讓消費者有機會親近大自然。
因為疫情影響,Scenic Rim今年取消大多數的推廣活動,但疫情較穩定的九月份,專營牧羊、同樣獲得認證的Towri Sheep Farm則舉辦了一場農夫市集。這次活動邀請附近十多家農場共襄盛舉。現場則有提供自家農場的羊肉漢堡、綿羊起司試吃品嘗,並安排烹飪教室,小朋友更可以在現場與綿羊互動,也可以看到綿羊奶的製作過程。
Carolyn Davidson是Towri農場的經營者,家族數代均從事美麗諾羊的飼養。她提到自己的經營理念:「羊是我和我先生的DNA,我們家人都還在從事美麗諾羊的飼養事業,它已經在我的血液裡。當我決定做起司時,它不會是牛奶、山羊奶,而一定是綿羊奶,我做的事情總是跟別人不同。」農場每個月均安排兩場固定的綿羊起司(sheep cheese)工作坊,除參觀製作過程,也教導製作起司,扛起教育的責任。Carolyn提到綿羊起司的工作坊,「我們開課只是希望能將綿羊起司的製作方式與大家分享,過程不複雜,每個人在家都能很容易的完成。」
新產業竄起—駱駝乳業
行經位於Scenic Rim西區的Rosevale,突然看見路旁的一群駱駝,畫面彷彿進入了中東沙漠。上網查了相關資訊,才知道駱駝乳品業已經進駐此地長達五年的時間。查到附近有間Summerland駱駝農場,決定一探究竟。
走進農場大門,首先印入眼簾的是活生生在眼前的駱駝,卻也眼尖看到農場掛著「Eat Local」的認證標章。接著是踏入農場的咖啡店,右手邊有販賣駱駝鮮奶、駱駝起司、駱駝奶冰淇淋等,左手邊則有按照不同部位進行分裝的駱駝肉,甚至駱駝肉香腸。但由於入店時已近打烊,只能先試試頗有嚼勁、以駱駝奶製的義大利冰淇淋(gelato),再加上一杯配以駱駝奶的咖啡,但每項體驗對我而言都是第一次。
但澳洲怎會有駱駝呢?駱駝並非澳洲的原生動物,而是在十九世紀自阿富汗和英屬印度輸入的外來品種,當時是作為開發西澳所需的交通工具,後來這些駱駝野放又加上自然繁殖,目前澳洲的野生駱駝數量已居全球第一,約有120萬頭,但駱駝也成為澳洲近幾年的新興產業的明星。
Summerland駱駝牧場於2015年成立,目前是中東地區以外最大商業規模的駱駝乳品公司,也是世界第三大駱駝乳品公司。農場強調駱駝的飼養實踐(farming practice)、動物照護(animal care)和產品製造皆按照全球最高標準。為了讓消費者能更深入認識與了解駱駝的相關乳製產品,擁有850公頃的農場也提供預約參觀服務,讓消費者有機會看到駱駝奶與駱駝奶起司等食品的製作過程,引導並教育消費者認識這些新興產品。
回憶起基金會曾於2017年在布里斯本舉辦「中華飲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一次農場參訪行程,當時Scenic Rim首長(Mayor)的致詞內容即提到該區正在發展潛力無窮的駱駝乳業,而這次我才真正目睹其正在發酵的潛力。
學習認識食材來源的「農場」
在Scenic Rim西區Boonah經營Elite Meat肉店的Gary,曾在一項製作香腸的競賽中獲得昆士蘭的最佳殊榮。Gary受訪時談到其中的訣竅:「我用的肉就是在我眼前飼養的牛,我看得到飼養環境,我知道它的品質是最好、最新鮮的,再加上傳統的製作技術,就是我做香腸的秘密,沒有其他捷徑。」
台灣雖有「食材履歷溯源」制度,但在2013年卻爆發消費者查不到雞蛋包裝盒上標示的養雞場之問題,也揭發了「木崗專業牧場」、「自然牧場」及「元氣牧場」等皆為「虛擬」牧場的真相,最後監察院則糾正了當時的衛生署未盡查核事實之責任。在台灣,消費者的確欠缺與農場或是食材來源處的直接對話管道。
澳洲的農牧業有相當的比例是世代相傳,年輕人為了家族傳承的「品牌」,不僅願意留在農場,也會將新世代的想法與思維注入經營管理制度,給予品牌更多新的生命。或許Scenic Rim將農場品牌與產品品質畫上等號的想法可以供台灣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