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3日,法國世界報等各大媒體及米其林指南網站都公布了高齡92歲的三星名廚皮耶·妥格侯(Pierre Troisgros 1928-2020)在家中過世的消息。他與1983年驟世的哥哥尚恩·妥格侯(Jean Troisgros 1926-1983)是1970年代「新料理」的發起人之一,1996年退休後將家族餐廳兼旅館「妥格侯之家」(La Maison Troisgros)交由其子米榭爾(Michel Troisgros)掌理,兩位孫子也成為主廚。雖然他已退隱多年,在法國疫情持續惡化的情況下,媒體仍然有不少報導,回顧其一生對廚藝的重要貢獻。
妥格侯家族的餐旅事業從皮耶的父親尚恩-巴提斯特(Jean-Baptiste Troisgros)開始,1930年他與太太從布根地搬去法國中部紡織重鎮羅安納(Roanne),在火車站對面買下一間旅館,改名為「摩登旅館」(Hôtel Moderne,宣傳每層樓都可供應熱水,在當時算罕見)。一樓經營餐廳,由太太掌廚,供應美味的傳統家常菜餚如紅酒燉牛肉。尚恩-巴提斯特能言善道,對於布根地葡萄酒極有研究,負責餐廳外場服務,顧客主要是出差者、工廠業務或中停休息的觀光客(通往南部觀光勝地的七號公路正好貫穿羅安納)。
與包庫斯的一生友誼
皮耶與尚恩兩兄弟從小在生意繁忙的餐廳長大,二戰結束後先到巴黎高級餐廳實習,也在當時極著名的金字塔餐廳(La Pyramide)工作過,當時他們和2018年過世的名廚包庫斯(Paul Bocuse,見《料理‧台灣》47期專欄)都是助手,三人建立了持續一生的堅定友誼。
1957年父親將他們召回家鄉,根據皮耶在《大廚回憶錄》(Mémoires de chefs)書中所述,當年他自認已是巴黎人,不想回家。但新婚不久,成家需立業,只好先回家中餐廳幫忙。餐廳掛名「妥格侯兄弟」(Les Frères Troisgros),他和哥哥負責廚房工作,父親負責管理及佐餐酒,兩人的太太負責外場服務,母親則坐在收銀檯主掌財務,一家人合作無間。他提到父親的觀念對他們有深遠影響,比如當年法國廚師的外表形象不太好,由於廚房燒煤,身上總是沾滿黑油汙漬,不宜出現在外場,但父親已意識到廚師是餐廳的要角,常要他特別換上整潔衣服出來問候重要客人。
此外,由於父親不是廚師,反而在很多情況能做出正確判斷,是日後提升餐廳等級的推手。剛回家時他與哥哥構思菜單,受到之前在巴黎高級餐廳工作經驗的影響,他們合做了一道十九世紀的傳統名菜「歐羅夫小牛肉」(Selle de veau Orloff),將烤過的小牛脊肉切片,夾入洋蔥醬後再淋奶油白醬,請父親試吃。父親嘗後毫不留情批評:「這道菜完全不能用。」兩兄弟很不服氣,這可是赫赫有名的精緻費工大菜哪!但父親解釋,這道菜口味過於厚重,已不合時代潮流,若在餐廳提供,從廚房端出後會冷得很快,影響口感。他特別指出,若父親是廚師出身,可能會捨不得放棄那些過時大菜,而忽略顧客的喜好已逐漸轉向較簡約清淡的菜餚。
經典菜 酸模鮭魚
1956餐廳獲得一星,1962年兩兄弟推出一道大受歡迎、被仿作無數次的菜餚「酸模鮭魚」(Escalope de saumon à l’oseille),先把鮭魚排擀薄,用液態鮮奶油、白酒、紅蔥頭及魚高湯等熬煮醬汁,之後再投入酸模葉,用不沾平底鍋不放油快煎鮭魚,在盤中先上一層酸模奶油醬汁再放上魚排,酸度正好將鮭魚及奶油的肥膩感轉化成濃醇順口。
這道菜剛好趕上法國當時追求飲食健康化的風潮,開啟了日後一連串「新料理」創新運動。此外由於麵包消費量減少,過去美味醬汁可用麵包沾取享用,他們為此還開發了可兼當魚刀使用的平形醬汁匙,讓不想吃太多麵包的顧客也能直接品嘗醬汁。
皮耶的父親同時也意識到媒體宣傳的重要。除了菜餚美味外,美食記者的報導更具有深遠影響。餐廳在1965、1968年獲得米其林二、三星,高勒米歐(Gault & Millau)指南更在1972年讚譽妥格侯家是「全世界最佳餐廳」,同年皮耶也創立了美食聯盟Relais Gourmands,日後再與旅館聯盟結合為羅萊夏朵聯盟(Relais & Châteaux)。兄弟兩人也是最早一批赴日本發展的法國大廚,正如所有去過日本的主廚,他們也對其飲食文化驚嘆不已,合作關係延續至今。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