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54 期
 
台灣藜 改善生物體代謝症候群
作者:童鈺棠
  文章瀏覽次數:438

  台灣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 .)為台灣種植的原生種紅藜,有「穀類紅寶石」美名,一直以來都是原住民的傳統主食。台灣藜為莧科(Amaranthaceae)藜屬(Chenopodium)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長約300公分,主要分布於台灣中南部及東部平地至中海拔1500公尺山區。台灣藜屬於全榖雜糧類,主要成分除了澱粉,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蛋白質和穀物限制的必需氨基酸-離胺酸(Lysine)。

  在功效成分上,研究者發現脫殼台灣藜的酚酸類成分主要為香草酸、羥苯乙酸,以及咖啡酸衍生物;黃酮類成分主要為蘆丁及槲皮素衍生物。除上述化合物,含殼台灣藜也含有多種黃酮類及生物鹼成分,如:山茶糖苷、山柰酚衍生物以及甜菜鹼(Betanin)。

 

體重過重及肥胖人口隱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調查,全世界體重過重及肥胖的成年人口已超過19億;而肥胖疾病主要由體內脂肪細胞增生引起,並已獲證實其會增加許多慢性疾病發病風險,如心臟病、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血脂異常、癌症以及睡眠障礙等。

  目前針對改善肥胖疾病的研究包含運動、膳食療養以及藥物等。其中,減肥藥物是透過減低食慾、代謝以及卡路里消耗,達到控制攝食量或抑制脂肪細胞生長的效果。然而,藥物引起之副作用使其在廣泛應用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另一方面,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膳食纖維及天然物化學物質攝取與人類代謝疾病發病風險降低具高度相關。因此,尋求預防及控制肥胖疾病的替代療法為當今迫切之研究課題。

 

抑制脂肪細胞油脂生成

  台灣藜萃取物及其活性成分(蘆丁、甜菜鹼以及槲皮素)可以改善鼠體內因高脂飲食所引起之肝損傷、高胰島素血症、高血糖以及胰島素阻抗性。另一方面,台灣藜萃取物具抑制3T3-L1細胞株油脂生成及累積能力,主要係透過降低PPAR-γ、C/EBP-α及SREBP-1的脂肪合成路徑來達到抑制脂肪合成之效果,並推測其主要有效成分為山柰酚。

  綜合上述結果可以得知,台灣藜中多酚類及黃酮類成分可有效改善生物體代謝症候群,並透過降低PPAR-γ、C/EBP-α以及SREBP-1之脂肪合成路徑,抑制脂肪細胞油脂生成。因此,台灣藜除一般食用外,亦具有開發為保健食品及天然藥物之潛力。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