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55 期
 
滋養配方不變 大膽解構甜點
作者:朱荔詡
  文章瀏覽次數:1000

  時序進入冬季,台北人哀嘆於綿延整月的陰雨濕冷,唯一稍可告慰的就是隨著天冷而由綠轉紅、晶亮欲滴的新鮮草莓,開始逐一點亮當季的甜點櫃。

  位於迪化街的日式甜點店「滋養豆餡舖」,每年期間限定、只賣約三個月的草莓大福也在12月正式上市,結合萬丹紅豆、台東糯米、苗栗草莓等本土食材,草莓的酸甜芬芳柔和了紅豆甜蜜濃郁,襯上麻糬的軟綿Q糯,在迪化街紅磚洋樓和木造空間裡襯著塌塌米矮几、青花瓷茶具、黝黑鑄鐵壺。在這個不能出國的時候,走進滋養,彷彿一秒就飛到了日本。

  很多人以為,充滿濃濃日式風情的滋養和菓子,是搭著迪化街近年的街區再造風潮,鎖定海外觀光客而成立的新興「網美店」,但其實,它早已在南西圓環商圈存在了60多年。

 

食物天然 最宜滋養

  1953年成立之初,原本是家兼賣雜貨與麵包的小店,1961年始第二代接手,開始製作和菓子。滋養從當年開始,就堅持「餡料親製」,每天早起熬製豆餡,而店名,也是取自於「食物天然,最宜滋養」的天然原則。

  當時,滋養還是街頭常見集結各式西點蛋糕麵包的傳統台式麵包店,各式吐司、麵包、大福、捲心、布丁、咖哩酥,是當地許多人小時候放學回家吃點心的懷念滋味,而每逢節慶,更會推出月餅、大餅、蛋糕等。

  七年前,滋養老鋪原址都更,原本打算就此收掉,但在最後一刻,卻得知有機會承租目前迪化街的店面,第三代林濬彤決定接手,讓老店第三度轉型。

  鄰近圓環的原址,和目前迪化街新址,車程不到10分鐘,卻是完全不同的顧客型態,原址周遭多是住家、對面是小學,從早到晚人流不斷,迪化街卻主要是國內外觀光客,晚上六點過後則瞬間人潮散去。

 

 

產品選項砍一半

  顧客群的落差,讓林濬彤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把原本五花八門的40多樣產品,砍到只剩一半以下,並針對年輕人與觀光客的口味需求,重新打造滋養產品的包裝、大小,讓滋養變得更年輕、時尚與有特色,從傳統麵包店轉型為伴手禮鋪。

  滋養最自傲的就是嚴選在地農產品,師傅每天炒製的「豆餡」。林濬彤聚焦「紅豆餡」與「白豆沙」兩大經典,包含日系傳統甜點如大福、最中、羊羹、饅頭、銅鑼燒等,以及台味經典酥餅如蛋黃酥、綠豆碰,再加上少數幾樣具有傳統風味代表性的甜點,如蜂蜜蛋糕、小月餅、棗泥酥、芝麻酥和鳳梨酥,其餘產品幾乎全部砍掉。

  當時不只很多老顧客不習慣,來到迪化街新門市,怎麼買慣了的西點麵包都不見了?甚至連老員工都覺得「這樣好嗎?」,畢竟捲心蛋糕、咖哩酥、吐司等都是過去熱賣商品,撐起許多營業額。

  為了符合更年輕的客層喜好,林濬彤觀察,以前客人買回家全家分食,份量大才受歡迎,但現在觀光客不只想要每種都嘗點,甚至想要整條迪化街都吃一輪,份量太大,只會變成負擔。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