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55 期
 
顏新發拚創新 不丟掉老手藝
作者:李承宇
  文章瀏覽次數:1073

  傳統糕餅力圖轉型創新,迎接新時代觀念、新世代口味,不只發生在21世紀的今天。

  台中百年餅鋪顏新發成立於1891年,第一代創辦人顏瓶從福建安西渡海到台中清水落腳,每天天色未亮就推車到台中車站賣麥芽酥餅。第二代顏樹木,曾留學日本東京,拜師於製作日本皇室糕餅的板垣正二門下。他將傳統訂婚喜餅龍鳳餅做小,加入西點酥鬆口感餅皮,並結合鳳梨醬的酸甜內餡,成為如今幾乎是台灣伴手禮代名詞鳳梨酥前身。

  如今傳到第四代顏榮慶,除了將傳統太陽餅結合新竹知名品牌福源花生醬,也將風靡全球的台灣飲品珍珠奶茶概念融入傳統酥餅中。

  顏榮慶認為,老餅鋪要在新時代生存並持續創新,在嘗試與年輕世代溝通之餘,仍要保留傳統照顧好老客人。生存關鍵在於是否能「維持手藝」。因此,縱使顏新發的餅在超商、機場免稅品店等大規模通路販售,卻依然堅持手工製作。

甚至有通路建議顏榮慶,不用做太西式的糕餅創意,「百年老鋪,從傳統延伸創意,才有賣點。」

 

鳳梨酥的創作

  由來這個世代年輕人的口味,「奶味、起司味要重、要多。」顏榮慶如此觀察。送禮的觀念也不一樣。老一輩送禮講究「大方」,買餅,一定考量能讓對方全家都能吃到滿意,所以會挑大盒的買;年輕人送禮則偏好小包裝,讓親朋好友嘗到心意即可。

  顏榮慶拿出家傳直徑近30公分的傳統大餅餅模,讓這個「糕餅世代差異」論述頓時鮮活了起來。

  如今不少對甜點有興趣的人前往歐洲或日本習藝,不僅學習甜點的製作技術,也將自己沉浸在當地的甜點、飲食文化以及生活中。顏榮慶的阿公顏樹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前往東京學習和菓子,也學到西點餅藝。他返台後,除了帶進異國流行的飲食品項,也想將當時所謂「進步」、「文明」的「西方生活文化」帶進台灣,讓台灣鄉親體驗。

  顏樹木後來在台灣開戲院、開有桌邊服務的西餐廳、在餐廳樓上開國民旅社,思潮走在整個社會前端,但生意卻不理想。

  顏榮慶說,阿公顏樹木後來從政當過台中市議員,由於服務處人來人往,需要一些小點心招待客人,因為家裡本來就在做餅,於是以傳統訂婚時的喜餅龍鳳餅概念發想,將其做小,是為鳳梨酥的原型。

  但最早的鳳梨酥,就是鳳梨與糖熬成餡,酸甜,但硬。顏榮慶說,當時人認為「好命人就是要吃『軟』、『甜』的口感」。為了讓大家吃到覺得自己有「好命人」的感覺,於是糕餅業者加入了軟綿但無味的冬瓜醬,吸收鳳梨熬糖的鳳梨醬甜感,又能讓餡「軟」。

  「鳳梨酥裡的甜、軟冬瓜醬有其典故源由,並非不正統。」當後來強調酸感的土鳳梨酥漸受消費者喜愛,市場上出現質疑冬瓜餡鳳梨酥的聲音。

  顏榮慶如此梳理其脈絡源流,也凸顯糕餅傳統並非一成不變,還是會隨市場接受度而不斷求新求變。

 

強強聯手 再創糕餅一片天

  到了顏榮慶這一代,他選擇以聯名的方式,「強強聯手」為傳統糕餅再創一片天。背後的市場現實的考量是:漢餅幾百年來已是台灣庶民社會的節俗日常食品,價格行情就跟滷肉飯一樣,一旦喊漲社會上就會出現「不同的意見」。與知名品牌聯名,為傳統漢餅創造新形象,不啻是一種為傳統糕餅增添附加價值的作法。

  顏家吃太陽餅,保持著將其泡進溫牛奶裡的老式吃法。有一天家人在幫小朋友準備太陽餅當點心時,小朋友吵著說要「換個口味」。當時桌上正好有一罐花生醬,於是隨手舀了一匙和進牛奶沾著太陽餅吃,沒想到味道很合,小朋友也很愛吃。這個隨手的動作引發顏榮慶的靈感,開啟了顏新發與新竹福源花生醬合作的契機。

  新商品將新竹福源花生醬融入太陽餅餡料中,為強調花生意象,餅皮上還鋪上花生粉、撒滿花生顆粒。

  網路上有人質疑,說是「花生醬太陽餅」,為何內餡不全是花生醬,而還有麥芽糖?顏榮慶認為,太陽餅的「精神」就是酥皮與麥芽糖餡;如果沒有麥芽糖,就不能成為「太陽餅」了。這是老餅鋪傳人在創新之餘依然堅守的底線。

  但顏榮慶也不諱言,老味道、古早味有些確實很難在如今這個時代的生活形態下保存,「可能是基於食安考量、飲食習慣,或是有更好的食材原料方便取得。」

  他舉例,豬油香是不少人懷舊的香氣,然而,糕餅若要放在現代的通路上販售,豬油可能就不這麼適合。因為豬油製作的糕餅大約放一星期就會出現油耗味,而現代的通路商品需要一星期以上的保存時間,因此改用奶油取代。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