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真的是計畫趕不上變化。」班味廚房創辦人邵文斌(Ben)訪談間每一次苦笑,都搭著這句感嘆。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他趕上雲端廚房與外送平台的流行經營模式,開店後的發展卻完全出乎意料。
邵文斌在澳門工作十幾年,因為想回台灣定居、陪家人,於是向雲端廚房業者「湁湁創灶」承租廚房與設備,創立「班味廚房」,目標是「便當界的米其林」,也將他在澳門體驗到的異國美味介紹給台灣人。
他在中國大陸就是外送平台的高度使用者;根據他的經驗,一線城市如上海、北京,外送服務相當發達、運費低廉,半夜想來杯珍奶、喝碗麵線羹都可以叫外送。
2020年4月正值全球疫情高點,實體餐廳受不小衝擊,邵文斌發現台灣外送服務未臻成熟,於是想投入雲端廚房外送,引進異國料理。
雲端廚房的優勢是「將廚房從餐廳獨立抽出」,設點可自馬路大街搬進小巷弄、省下昂貴店租,沒有內用就不需要外場、節省人事跟裝潢成本,租用廚房空間則少了自購設備器具的需要,成本結構集中在水電、食材與包材、內場廚師人事跟平台佣金上,「省下的成本,可以讓我用品質更好、更豐富的食材。」邵文斌想打破便當就是廉價的刻板印象。
不依賴外送平台
「老實說,我們現在有點走歪路。」邵文斌原本設定的目標受眾是「講求健康、輕食、健身、低油少鹽、高蛋白」的健康餐盒消費者,然而「設點」的影響,卻讓他打中一群出乎意料的客群。
邵文斌與湁湁創灶接洽時,後者有兩間雲端廚房,一間位於台北市松山機場附近,一間則在南港中研院旁邊。松機附近的廚房湁湁創灶自家要用,所以班味廚房便租用南港廚房。
外送平台對外送距離的限制,約在店家3到5公里之內。若以班味廚房為中心畫一個「外送圈」,會發現將近一半的區域是山區、公墓,另一半雖涵蓋商辦、住宅,但多是人煙稀少的工業區。
結果,最大宗客群落在南港的兩個研究單位 — 中央研究院和國家生技院的研究員。他們距離班味廚房不過五百公尺,占班味廚房營業額六成以上。
提及外送平台的運作和抽成問題,邵文斌的說法呈現班味廚房當下的尷尬:「台灣的外送平台跟店家抽35%,非常高,對開店來說壓力很大。可是目前我對這塊成本沒有什麼感覺,因為外送平台的單實在太少了,中研院跟生技院都靠電話或Line下單,再由我們親自送餐。」
班味廚房甚至重新評估計算人力成本,訂出自家外送的運費與規則,幾乎無需與外送平台合作;至於十幾公里外想吃班味廚房便當的客人,則須自己委託計程車或快遞取餐。
針對目標客群訂價
可是,原本邵文斌想呈現的澳門異國料理,例如招牌便當「澳門葡式非洲雞」,或是南洋風味的「嫩雞胸佐紅咖哩」,都不是中研院研究人員想吃的,他們想要更大眾口味的「正常便當」。
此外,研究員也告訴邵文斌,公家機關餐費報帳上限是一餐一百元。為了服務主要客群,邵文斌設計了「99元驚奇系列」餐盒,做一些大家常見的菜色,如三杯雞、黑椒牛柳、蜜汁雞腿。
班味廚房從「食尚廚房」的理想轉為「社區廚房」的務實。
但邵文斌還是希望半年內能在台北市松山、大安區等「外送熱區」拓點,「空間小沒關係,就還是做雲端廚房;如果空間大一點,就提供內用的餐廳。」
然而,即使雲端廚房跟外送產業正如火如荼發展,找廚房對邵文斌來說仍是難事。
「我覺得找地點很像找老婆,而且比找老婆還難。地點要好、要合我心意,房東又要能溝通、相處順心,還要省錢、控制在預算內……」他扳著手指細數已經看過的廚房,地點好的沒有廚具設備、需要自己購置,備有廚房的地點卻是西式廚房,一次只能煎一份牛排、不能大火快炒,不符合外送便當需求。
幸好硬體以外的問題,他還找得到解決之道。
由於邵文斌是餐飲業的新手,他事前邀請專業廚師、資深餐飲人、行銷團隊擔任顧問,協助班味廚房建立從接單、製作、擺盤、外送等流程。但實際上線運作時,團隊之間要培養默契跟新的做事習慣,仍花不少時間磨合;例如過去只需待在內場的廚師,現在也要跟外送員接洽、找錢或招呼客人,學外場應對。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