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神話中著名的「特洛伊戰爭」,起因於天后希拉、愛神阿芙羅黛蒂和戰神雅典娜三位女神,互相爭著誰才配擁有那顆刻有「獻給最美麗女神」字樣的金蘋果。
初看路易莎的Logo,還以為上頭畫的是個安祥微笑的女孩,但聽路易莎創辦人暨董事長黃銘賢講述過去十多年來的創業血淚史,方知離「和平安詳」很遠,而是一場「台灣外帶咖啡界的女神爭霸戰」。
說來有趣,原本念會計的黃銘賢投身咖啡世界的契機,是年輕時去美國拜訪朋友、在舊金山喝到星巴克的「白巧克力摩卡」。這杯徹底顛覆他對咖啡舊有印象的調飲,讓他驚為天人、念念不忘,「那不是我以前喝到的三合一或罐裝咖啡,甜美、年輕、很潮,回台灣後,我很想把它重新做出來。」
自嘲是處女座A型、完美主義又偏執的黃銘賢,為此跑去星巴克打工、學怎麼做咖啡,才知道咖啡有分西雅圖式跟義式;原本「喝小杯」的義式濃縮咖啡(espresso),到了嗜甜的美國被嫌太濃、太苦,便發展出用糖漿調味的風味拿鐵—即以星巴克為代表的西雅圖咖啡。
用三年做出記憶中的味道
當店員學不到咖啡的配方,黃銘賢因此又到咖啡原物料進口商當業務,很快找到星巴克白巧摩卡用的巧克力醬,並藉工作之便到處喝咖啡,花了三年嘗試、調整咖啡豆配方跟烘豆方式,終於試岀他要的味道。
「台灣的茶很好喝,但咖啡很爛,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台式咖啡』應該是什麼樣子。」黃銘賢早年對台灣咖啡的印象不是簡餐附的冰咖啡,就是牛奶很多的拿鐵;他想,若把冰咖啡的香氣,放進因口感滑順而受大眾喜愛的拿鐵裡,又濃、又香、又順口,不僅能做出市場區隔跟記憶點,也能夠成為一種「代表台灣的咖啡」。
2007年,黃銘賢開了第一間店,五坪大的外帶店面只賣咖啡,偏執狂般追求的白巧克力摩卡就在創始菜單中。
不顧阻攔 高速展店
「至於logo跟店名,是我第二年想出來的。我賣義式咖啡,所以就用Louisa這個義大利名字命名。」黃銘賢解釋,Louisa是女神的統稱,也有傑出的戰士之意,「而且我喜歡它是以A結尾的字,A代表王牌(ACE),意思是最好的、必勝、要贏。」
黃銘賢將Louisa定位為「女戰神」,第一代路易莎logo就是以咖啡豆為耳飾的女神剪影,他希望女戰神讓人喝咖啡時有條依循之路,且不隱藏自己挑戰龍頭寶座的野心,「你看,星巴克的logo就是海上的女妖嘛!」希臘神話中,海上女妖Siren以歌聲誘惑水手。
這場海上女妖vs.海上女神的市占之爭,在2020年底出現黃金交叉:雖然星巴克的年總營收仍居冠,但路易莎門市數量以五百家超越星巴克。然而黃銘賢並不滿足於此,不顧公司內部阻攔、繼續高速展店。
為什麼這麼急著展店?讓黃銘賢備感威脅的焦慮來源,早已不是綠色美國海妖,而是「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咖啡館」、以「氣質女神」桂綸鎂為形象代言的「超商咖啡」。
「我很怕台灣人忘記什麼是好咖啡。」黃銘賢再三提及,當年路易莎推出莊園咖啡後,兩大超商很快模仿跟進的那段歷史,如何重挫路易莎的營業額。至今語氣中仍難掩情緒。
因此,黃銘賢希望路易莎的門市覆蓋率可以跟便利商店的影響力相抗衡,他要教消費者明確區分「路易莎咖啡」跟「便利商店咖啡」的差別。
他自信表示,「熱情」和「只用好東西」兩點,是便利商店或其他大型連鎖咖啡館模仿不來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