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57 期
 
MasterChef 的追星之旅
作者:張玉欣
  文章瀏覽次數:7278

  2009年還在澳洲求學之際,當地電視台「第十頻道」(Channel 10)在當時推出一個與廚藝有關的比賽節目—MasterChef(中文譯為〈廚神當道〉),想到這個節目應該可以增長自己的餐飲知識與英語能力,所以毫不考慮就成為節目的固定觀眾,沒想到收穫比我想像的要多上許多。

  〈廚神當道〉節目僅限素人報名參加,屏除專業廚師,所以他們可能是會計師、律師、家庭主婦、或是學生。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一季首集一開始即舉辦「切洋蔥」比賽,透過切洋蔥的基礎「刀工技術」即刷掉將近一半的選手,進而決定進入第二輪比賽名單,當下覺得比賽相當重視基本廚藝技能,似乎真的值得看下去。後來的數季,報名比賽的選手由於都已經在家練過身手,之後每季的首集,則是從選手現場煮出的「拿手菜」決定他們是否可以獲得第二輪的參賽資格。

  2020年進入第十二季,更換了主持人,其中一名主持人是曾經參加第五季比賽的Andy Allen,他後來也成為一頂廚師帽餐廳—Three Blue Ducks的經營者;一位是移民自新加坡的美食評論作家Melissa Leong,她的出線似乎連結到澳洲的多元飲食文化;讓我驚訝的是主持人Jock Zonfrillo,因為他是我在2018年的《料理·台灣》〈叢林飲食〉文章中提及在阿德雷得的三頂廚師帽餐廳Orana的主廚,Jock長期鑽研澳洲原生食材並將這些資料建立成上萬筆的資料庫,對澳洲原生食材的資料保存功不可沒。

  第十二季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邀請了過去在各季表現優秀的參賽者回鍋加入競賽的行列,「贏回冠軍頭銜」(Back to Win)也成為本季的主題。這些選手在第十二季比賽之際,有些可能已經在經營餐廳、開設烹飪班或主持電視烹飪節目。也因為觀眾對他們有一定的熟悉度,因此都有自己支持的對象,讓整季的節目更為熱絡、緊張。

  今年為了安排四月復活節的家庭旅行,回想起去年(2020)觀看節目時曾經提及要找機會去品嘗這些選手的菜餚,加上最近疫情逐漸穩定,於是決定開車往南至紐卡索(Newcastle)與雪梨走訪兩間選手開設的餐廳,並體驗一位客座主廚,也是曾獲澳洲最佳名廚頭銜的Peter Gilmore所主持的餐廳,從粉絲的心情與角度來一趟美食之旅。

 

KOI—從素人躍升為三星甜點主廚

  Reynold Poernomo是澳洲〈廚神當道〉第七季(2017)的選手,卻因為他在比賽過程中一道獲得滿分的甜點,讓這位當時才年僅22歲、自印尼移民來澳洲的年輕素人,瞬間受到矚目。比賽結束後,Reynold與兩位哥哥在雪梨開設了KOI甜點吧(KOI Dessert Bar),Reynold提到店名的故事:「媽媽的名字是Ike Malada,「Kids of Ike」指的是由媽媽Ike的三個小孩所打造出的餐廳,算是延續媽媽的餐廳夢想。」

  在2020年的第十二季〈廚神當道〉,Reynold當時雖已是KOI的主廚兼經營者,但仍選擇走進戰場,讓〈廚神當道〉的觀眾能看到他過去數年在KOI的努力與成熟。

  Reynold在該季中因製作一道印尼家鄉菜,突然在介紹菜餚的同時流下淚來,他回憶:「我四歲跟著家人在1997年自印尼移民到澳洲,當時為了維持生計,父母親用300美元就在車庫裡開設家庭餐廳。移民官有一天到家裡刁難,甚至將父母親帶走一段時間,過去父母親不在身邊的日子,有一餐沒一餐的,真的很害怕。」這些菜餚背後的故事,似乎又讓觀眾對Reynold和製作的食物多了些想像。

  這次造訪KOI,希望吃到他充滿無限的創作靈感所製作的甜點,從童話故事、或從哈利波特的小說劇情。由於店內在星期四至星期日晚上有供應品嘗菜單(tasting menu),我也決定挑戰這項從未體驗過的甜點套餐。

  這整個套餐是由兩道點心搭配四道甜點(snacks+ 4 course),一份套餐定價澳幣95元(約新台幣2,000元),餐廳也有侍酒師專門推薦搭配的甜點酒。最後,我擔心吃四道甜點會又甜又膩的感覺竟然都沒有發生,讓我相當驚艷。

  兩道點心(前菜):茶碗蒸─洋蔥、鰹魚片、細青蔥 抹茶甜甜圈─馬鈴薯、帕馬森起司

  第一道甜點:樹林間的休憩(A break in the forest)─採用四季橘、義大利濃縮咖啡、巧克力

  第二道甜點:時差(Jetlag)─採用葡萄、茉莉、綠茶、檸檬香桃、蘋果、優格、棉花糖等

  第三道甜點:豐收季節(Harvest)─採用芹菜塊莖、深色麥芽、栗子、核桃、佛手柑、香草等

  第四道甜點:蘑菇園地(Cortinarius)─採用黑莓、梅子苦精酒、蓽拔胡椒、伯爵茶等

   加點:哈利波特告密者(Snitch)─採用香豆、焦化奶油、日本柚子、優格等


 

Cakeboi—勾起祖孫間的串串回憶

  Reece Hignell是〈廚神當道〉第十季(2018)的選手,比賽結果排名第六。並在2020年回歸挑戰賽「Back to Win」中排名第五。在比賽橋段的安排下,擔任〈廚神當道〉主題曲〈Hot N Cold〉主唱也是美國知名歌手的Katy Perry,突然出現在節目中,成為座上嘉賓。由於Reece剛好是Katy的死忠粉絲,他原本較為安靜的個性也因為想使出渾身解數以吸引Katy的目光,讓過程中產生了不少有趣的互動,觀眾也頓時將焦點轉移到Reece身上,當然也注意到了他的專長—甜點。

  賽後,由於觀眾的熱情不斷,讓Reece決定在家鄉紐卡索(Newcastle)開設屬於自己的的甜點店。Reece說:「我過去一直在家裡的餐廳幫忙,我們還特別裝修了廚房,我是負責甜點製作,維持餐廳的需求。但今年(2020)的〈廚神當道〉讓大家變得相當瘋狂,有人為了吃我的甜點,可以開車從雪梨過來(車程約兩個小時)買蛋糕,還有人開車從內陸的穆吉(Mudgee)過來(車程約四小時),只是為了吃到我做的檸檬塔(lemon tart)。」

  Reece的甜點技巧都是自祖母那邊學習而來,而其拿手的檸檬塔也是承襲祖母的手藝。他提到過去祖母做甜點生意的一段回憶:「這一切都跟我的祖母有關,這家Cakeboi可以說是要向我的祖母致敬。那些經典、傳統式的甜點,你可以說它老派,但就像是我的祖母烤出來的蛋糕。從小到大,祖母每個月會在華納灣市場(Warners Bay market)擺一次攤位,我記得擺攤的前一個星期六晚上,媽媽和我們這群小孩都要熬夜幫忙烘烤和打包,然後隔天星期天不但要早起,也要待在市場幫忙,直到蛋糕賣完,來逛市場的人都很喜歡她的蛋糕。」

  2021年初正式開幕的Cakeboi便是Reece實現夢想的所在地。這家在早上七點開店、下午兩點即關店的營業時間,讓我們決定在早餐時間一探究竟。

  我跟其他瘋狂的觀眾一樣,相當期待他的檸檬塔。在品嘗的過程中,便可以想像Reece在敘述著他與祖母之間的故事、他所傳承自祖母的手藝、以及與祖母之間互動的溫馨畫面。

 

從世界五十大餐廳轉至雪梨歌劇院的挑戰—Bennelong餐廳

  曾獲得澳洲最佳名廚頭銜的Peter Gilmore,是世界五十大最佳餐廳—碼頭餐廳(Quay)的總主廚,該餐廳並在澳洲榮獲三頂廚師帽頭銜並蟬連十四年之久。認識Peter這位名廚,主要是他總會出現在每季的〈廚神當道〉並擔任客座主廚。他每次端出的菜餚不僅讓人驚艷,當中的「Snow Egg」更是選手認為烹調難度、挑戰性最高的菜餚。

  Peter在澳洲出生,十六歲開始在餐廳當學徒,三十歲晉升位在雪梨的De Beers Restaurant餐廳的執行主廚,是澳洲最早重視食材多樣性、並擁有自己菜園的廚師。

  他會去尋找澳洲稀有的蔬菜種子,請小農協助種植這些特定農作物;與當地線釣、潛水的漁夫合作,在澳洲海域內找尋新鮮、珍貴漁獲;也和飼養具有特色風味和品質穩定的牛羊之農民保持合作關係,而這些食材來源都是碼頭餐廳創作菜餚的最重要元素。 

  Peter2015年接下新的任務,擔任雪梨歌劇院Bennelong餐廳的行政主廚,他給予這家餐廳的願景是:「希望這家餐廳能夠百分百呈現澳洲高品質的在地食材之道地風味與多樣性特色。」因此這次追星的第三站,選擇了這家餐廳一探究竟。

  由於雪梨歌劇院的特殊背景,Bennelong餐廳僅在星期四至星期日提供晚餐,並邀請澳洲知名在地歌手獻聲演出,讓美食與藝術共同成就每一場晚宴。餐廳提供一人澳幣160元(約新台幣3,400元)的單點式三道菜餚的套餐(three course à la carte menu),包括前菜、主菜、以及甜點。菜單所呈現的食材均為澳洲本地產,海鮮如泥蟹(mud crab)、蛤蠣(pipi)、或是岩龍蝦(rock lobster)等;甜點則是含有澳洲國家認同的特色甜點的蛋白霜蛋糕(Pavlova)與拉明頓蛋糕(Lamington),透過廚師的精妙手藝,展現出栩栩如生的藝術樣貌。

 

追星後的學習

  〈廚師當道〉節目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強調「素人」選手,他們的廚藝幾乎傳承自家庭、或與家庭的生活教育有著密切的連結,可以說是在家庭養成的食物教育。記得在〈年輕廚師當道〉(Junior MasterChef)中,一位年僅十歲的小選手做起蛋糕毫不遜色,並告訴主持人:「這個蛋糕我在家已經做過一百次以上了。」聽到這番話,自己不禁汗顏,這對在台灣的大人或小孩而言都是不可能的任務。

  當台灣人偏好外食、看好餐飲業榮景之際,或許應該從另一角度思考,如何讓成年人回到家中拿起鍋鏟學習認識食材,在地食材與食物教育才能永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