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野餐女王」之稱的璐露野(本名顏邵安)從小就熱愛野餐、露營等戶外活動,她形容自己:「不是在野餐,就是在野餐的路上。」原本只是想透過臉書分享與小孩野餐、露營的點滴,沒想到文章大受臉友歡迎,紛紛請她幫忙規畫野餐派對。
從出版露營與野餐的相關書籍、上課到幫臉友籌畫野餐,璐露野發現野餐的市場需求愈來愈大,「喜歡野餐的人口愈來越愈多;現在大安森林公園從有位置到沒位置、美堤河濱公園從沒人到現在要搶空位」,受疫情驅使也讓越來越多人走向戶外。
有些人想野餐卻苦於沒器材、困擾於準備事項繁多,也不知道器材如何擺設。璐露野就從自身的野餐經驗協助野餐新手解決這些問題。她高中學服裝設計,擔任過百貨櫥窗陳列師,也曾到英國學習室內設計,對色彩、異材質的搭配有一定的基礎,布置空間對她而言並不難,布置餐桌更是她的日常。
把陳列美學移植戶外
大多數人很簡易找個公園涼亭、鋪張報紙就開始野餐,「這是野餐,但不漂亮。」璐露野把陳列美學移植到戶外,希望野餐能辦得更漂亮。她與工作團隊成立「Luluyelife」,這個共享平台不只租借野餐器具,更提供點子給想要野餐的人。
Luluyelife走客製化,消費者確定風格後,可以請工作人員布置,但璐露野還是希望客人花巧思從零開始布置自己想要的野餐環境,因此提供不同主題風格的模板給客人參考,像是波希米亞系列、海洋風等。布置沒有一定的規則,璐露野認為:「找到自己認為的美感就好。」
璐露野曾嘗試開一間「野餐餐廳」,在店內放帳篷,並把餐點放在縮小版野餐桌上,讓顧客在室內也能體驗野餐的樂趣。但大家對野餐的印象仍以在戶外為主,2020年內用人數只剩以往的一成。璐露野於是轉型成雲端廚房,提供外帶餐盒給客人。
根據野餐的形式不同,會提供對應的餐點。一般野餐就以雲端廚房提供的餐盒為主,餐點需能耐放且不含乳製品。如是大型或私人派對,就會派出合作的廚師出馬,這些師傅平常在餐廳任職,「斜槓」幫忙璐露野製作料理,從日本料理、港點到西餐師傅都有。
不只幫民眾辦野餐、抓周、生日派對等,璐露野也替知名品牌如GQ、賓士等辦過野餐派對。但讓璐露野一戰成名的是「白色野餐派對」,璐露野耗時8年才成功取得這個全球活動的國際認證。
白色野餐是大家穿著白色的衣服,自己帶著料理,在白色的餐桌上野餐。這個活動在全球已經辦了超過三十年。
從2014年開始,璐露野在華山號召粉絲舉辦了三屆,當時與國外最大的不同是坐在草地上,參加者能自由攜帶料理、自行準備白色的物品,光野餐墊就很多形式。
後續又在大湖公園、信義安康公園舉辦,每場參加者約500人。
即使辦了三年,璐露野一直認為活動內容能再提升,盼與國際結合,但向法國提出申請一直未收到回覆,只好先按照國際要求在餐桌上用餐,但轉換不容易,因為大家認為野餐就是坐在草地、野餐墊上才是野餐。2016年璐露野自籌錢、找場地贊助、極力宣導後成功地在新生花博讓大家坐在餐桌上,體驗真正的白色野餐。
在璐露野的執著與努力下,終於被法國方看到台灣的成果,2018年取得官方授權,在台北101正式地跟大家宣布這是正港的白色野餐,只是台灣跟法國舉辦的方式仍有相異之處。
野餐也是城市行銷
璐露野舉出最大的不同就是國外須自行攜帶桌椅,但台灣不用,這點不斷被法國方檢討,然而台灣人較沒有自己帶餐桌來用餐的習慣,需要時間慢慢調整,但璐露野自信地說:「台灣對白色服裝的要求程度比國外嚴格許多」,絕對不能雜色進場,甚至舉辦服裝競賽、各式的表演活動,這樣的作法讓法國方極為讚賞,把台北選為亞洲區的示範楷模。
在大疫之年(2020年),受限於聚會禁令,各國的白色野餐節紛紛取消,只有紐西蘭奧克蘭、澳洲伯斯、台北三個城市如期舉行,這特別的一年選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並邀請台灣第一位進入太陽馬戲團的舞者張逸軍擔任代言人,或許大家真的悶壞了,參與人數更甚往年達到兩千人,是全世界最盛大的白色野餐。
由於一定在地標舉辦,白色野餐在各國被視為一種城市行銷,是吸引觀光客的一大賣點,在白色野餐三十周年時,巴黎吸引超過1萬7千人參與,其中就包含了600個外國人,參加者在活動結束後逗留五到七天,就能為城市帶來極大的觀光效益,間接宣傳當地的特色飲食。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