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嚴峻,2021年5月24日台北市及新北市政府宣布,即日起所有餐廳禁止內用,違者將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處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目前全台皆為三級警戒,民眾多採取外帶、外送或者購買食材回家自己烹飪,但食材的保存及烹飪仍要多加留意,避免食物中毒。
新冠病毒的傳染途徑
目前已知新冠病毒傳染途徑有飛沫傳染、接觸傳染及氣溶膠傳染。根據權威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之研究:「微生物於2020年的研究,新冠病毒可以人體外存活一段時間,例如銅幣4小時、紙箱1天、塑膠3天、外科口罩外層7天等等,但其病毒量是否足夠傳染給人類,則尚未有定論。」目前醫界普遍認為,經由接觸食品及其外包裝而感染到新冠肺炎的機率是很低的,民眾只要做好足夠的自我保護步驟,就不用擔心會因接觸食品及其外包裝而感染。
採購的注意事項
民眾到賣場或傳統市場採購,建議事先準備購物清單,並只購買清單上的物品,才能減少停留在外的時間,清單內的食材量以1-2周內可食用完畢為主,避免囤積太多食物,增加食材保存上的困擾。外出時,口罩要戴好,隨身攜帶消毒用酒精,消毒雙手及賣場提籃或購物車把手,也應與其他人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購物後,應直接回家,回到家後應用肥皂水清洗雙手至少20秒,再來處理所購買的物品。
食物的處理及保存
從賣場買回來的食材,建議於兩個小時內拆除食品包裝,將食物進行分類,盡快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凍。食材的外包裝,不論是紙箱或塑膠膜都不可使用漂白水等消毒液來消毒,同時,也要避免使用消毒液、酒精或任何化學品來清洗蔬果,蔬果的清洗以流動的自來水來清洗為最佳,坊間流傳可以用鹽巴、醋或檸檬汁來殺微生物,是沒有效果的。
烹調的注意事項
預防食物中毒和預防新冠肺炎同樣重要,醫學上有所謂的危險溫度帶,多數的微生物於7℃到60℃皆能生長繁殖,因此食物的保存低於7℃可以抑制微生物孳生,烹飪高於70℃可以殺菌。為了預防食物中毒,建議準備食物時要徹底清潔雙手及餐具、砧板和檯面等。生熟食也應分開,除了避免使用同一個砧板外,購買及保存時不要靠在一起。食物也要徹底煮熟,才能殺死有害微生物。另外,熟食建議在一到兩小時內吃完,若吃不完需盡快冷藏,才能避免微生物汙染食物。
結語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升溫,許多人轉為在家自行烹飪,但建議購買食材應擬定清單、注意自我保護、不過度購買,食材也應適當保存,食物徹底煮熟,才能避免食物中毒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