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好友聚在一起玩桌遊很常見,但一起玩關於台灣飲食文化的桌遊並不多。來自蔘利商號的賴韋伃與阿樂(Alban Couëffé),結合桌遊跟台灣飲食文化這兩個看似不相關的元素,創造出「夜市人蔘」、「甘味人蔘」、以及「報菜名」三款遊戲,顛覆我們對於桌遊的想像。
桌遊作為文化伴手禮
賴韋伃曾留學法國,認識了學中文又學中醫的阿樂,兩人返台後想介紹台灣文化給其他外國人,而吃喝是讓人最快認識另一個文化的途徑。
阿樂提到,如果法國人重視的是風景,台灣人則是吃,目前在推廣台灣時,大多會提到外國人也相當熟悉的珍珠奶茶與刈包,但是台灣不只有小吃,還有很多值得驕傲的大菜。
兩人透過桌遊介紹台灣的飲食文化,設計時,把握「不複雜」、「有趣」這兩個大原則,讓一群人可以透過玩桌遊立刻熟起來。而桌遊重量輕、沒有保存期限,適合外國遊客來觀光時作為紀念品送人,是個適合推廣文化的載體。
從人生到人蔘
第一款桌遊夜市人蔘,外表長得很像一個便當(上面還附贈一雙筷子),裡面有一本手冊以及大大小小的卡片。目前在台灣教法文的阿樂提到:「幾乎每個外國人來台灣都會被帶到夜市去,這是台灣飲食文化重要的一環」。而「人蔘」這個概念就源自阿樂自己學華語的經驗,喜歡胡思亂想的他,將錯就錯把聽到的「人生」轉換成封面逗趣的「人蔘」,在桌遊裡想像攤販互動時的人情冷暖。
除了夜市裡會有的各式小吃,「夜市人蔘」最有趣的地方在於遊戲攻防時,出現的扒手、黑社會、蟑螂、「買菜抓把蔥」以及「有關係就沒關係」等卡片。阿樂說外國人對於台灣社會的人情味以及關係文化等概念很陌生,可以藉由認識夜市小吃的同時,理解夜市作為社會縮影的重要性。
甘味人蔘中的甜味記憶
而第二款桌遊的出現,是因為夜市人蔘出現的菜餚多是鹹食,應顧客要求出現了這款外表像茶葉罐的甘味人蔘。所謂的「甘味」指的就是甜點與飲料,而這款遊戲則考驗玩家記憶卡片的能力。阿樂對於台灣飲料店店員為了客製化產品,必須要短時間記住顧客要求的甜度與冰塊多寡所具備的「神記憶」感到不可思議。
這款桌遊特別之處,在於玩家用手機掃描卡片後,能立刻上網連結相關商品的資訊。例如掃描青蛙下蛋這張卡後,除了出現實體照片,還有Google Map連接相關店家的位置,玩家玩完遊戲後,可以去這些店一飽口福。這設計讓桌遊不只是桌遊,而是結合新媒體的數位媒介。
從「報菜名」認識宴席料理
賴韋伃與阿樂近期曾吃過兩次傳統辦桌(一次在台北大稻埕,另一次在台中霧峰),參加過這些活動後,他們更想保存這些越來越少見,甚至有可能失傳的台灣飲食傳統。
最新一款桌遊「報菜名」就這樣應運而生,這款遊戲從歐陸著名的桌遊「幸福家庭」發想,卡牌分為七組宴席(囍宴、壽宴、尾牙宴、闔家宴、滿月宴、新居宴、慶功宴),每組宴席有六道菜(開胃菜、羹菜、手路菜、經典菜、熱湯、甜品)。玩家要詢問對方有沒有某個宴席菜,相互抽牌好組成一套宴會菜。從事教學的阿樂說,玩這款遊戲可以逼學生認識菜名、開口講話,是很好的教材。
隨盒附贈的書詳盡介紹台灣傳統宴席菜的文化背景,像總鋪師與水腳,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遷台時官場的「酒家菜」,有錢人才能吃到的「阿舍菜」,外國人可能不太懂的「敬酒」、「打包」以及「菜尾」,一起共食時要用的公筷母匙都有相關資訊,並附上中英對照方便外國讀者查詢。
而遊戲更好玩的是還有雞頭、雞腳與那卡西的功能卡牌,玩家要是用手機掃描卡片,就能連結到線上影音,聽到雞叫以及傳統那卡西的聲音。
對於當今疫情夜市被迫關閉,人們不能上餐廳與人共食的困境,賴韋伃與阿樂認為疫情過後人們會更想重溫傳統的飲食文化。尤其阿樂為了要推廣桌遊與飲食文化,很常出入各大校園,他認為年輕一輩對傳統飲食還是很有興趣,桌遊能另類地使年輕玩家更接近這些快失傳的台灣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