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的時間漫長,追劇難免,我認為在焦慮不安的前提下,是可被饒恕的頹廢,至少我是這樣對自己說的。對美食有興趣的你,除去如《東京大飯店》、《深夜食堂》美食戲劇之外,是不是也看飲食節目呢?
對我來說,飲食跟美食是不同的,美食相對來得大眾,就像俊男、美女,是一般人喜愛的,他們往往就成了明星;而飲食泛指所有人,有美有醜、有高矮胖瘦,但個個獨一無二。因此飲食節目除了介紹美食外,更多是因食物所延伸的風土人文、歷史、地理因素,尤其是不同地區的人對同一食材的不同觀點,往往能讓人有更多啟發。
真實面貌的飲食節目
我自己偏好沒有主持人的飲食節目,節目已經有主導性了,再加主持媒介,往往讓我覺得與食物、受訪者被隔得更遠,尤其主持風格強勢的人,更容易強加自己的觀點在事件上,使得觀影人被奪去思索的空間。像中國拍攝的《風味人間2》、《風味原產地》」,就屬於沒有主持人的飲食節目,《風味人間2》跨域性廣、主題的靈活度強,節奏也抓得很好,其中有集《甜蜜飄渺錄》,以甜為主線,從尼泊爾的百公尺懸崖上的蜂蜜獵人、四川甜燒白、土耳其果仁蜜餅,一路帶到東馬巴瑤族的海膽,不僅跨境跨域,對甜的詮釋也不侷限於甜食,說明淺白但又不失深度,點到為止。《風味原產地》則已到第三季,分別介紹潮汕、雲南與甘肅食物,微距攝影把食物畫面處理得細膩唯美,內容又貼近在地。
我也很喜歡《塔可:墨西哥國民美食》,有燉煮塔可、牛肋肉、乳豬、小羊肉等集數,同樣沒有主持人,而由受訪者自述。除了食物,包含背景音樂、受訪者、烹製過程,都很墨西哥!影片中可以看到墨西哥人對自己食物滿滿的自信,讓我可以避開美國觀點,發現墨西哥除了黑幫跟毒品外,食物是如此美好,激起我想到墨西哥按圖索驥吃一趟的念頭,一如開場時有位食客,興奮地叫喊:「幹,好好吃的塔可!」像這樣忘情直白、自然流露的畫面,我就不曾在台灣製播的飲食食節目中見過。
豬五花不再是豬五花
還有一些飲食節目雖然有主持人,不過能適時補強我對一個國家的了解,像是馬來西亞拍攝的《阿賢人情味》、《阿賢逛巴刹》。阿賢本名楊佳賢,我跟他與製作團隊相識,得知拍攝過程難度很高,馬來西亞華人相當保守,「巴刹」指的是菜市場,菜市場攤家很抗拒採訪,擔心曝光後生意更好,租金漲價、衛生單位來抽查、稅務單位來查稅、秘方曝光等等,甚至有店家連造訪了六次,終於同意拍攝,但開拍當天,攝影機正要進廚房,攤家便反悔說不要拍了。也因此呈現的影像得來不易,我很珍惜看待。
韓國《韓式五花肉狂想曲》主持人是白種元,這部片引入豬肉、烤盤、傳統、現代、歷史、社會等不同角度,也有多位受訪者讓觀點呈現多元化,拉開一道食物的廣度跟深度,兼具美味與知識性,我想任何人看了都會想衝去吃韓式豬五花解饞,然後邊吃邊感嘆:「豬五花不再只是豬五花了啊!」另一部《美食不美(Ugly Delicious)》主持人是美籍韓裔張錫鎬,雖然他有很多追隨者,不過他是我認為比較「用力」的主持人,然而這部片對一道食物的跨境探討,是比較難得的切入法,且跨境拍攝,更增加製作成本跟難度,也是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