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五點,落日餘暉時,寧夏路上的攤商從大街小巷冒出頭來就定位擺攤,原是車子通行的寬闊地磚道路,幾十分鐘後就變成人聲鼎沸、霓虹閃爍的寧夏夜市。
做生意有如做公益
寧夏夜市在1954年正式成立,雖然曾因商圈西移,圓環改建而沒落過,但保有許多傳統小吃攤且規劃良好,除了地下水電管線一應俱全,七年前寧夏夜市更首設油水分離系統,妥善處理油炸攤販的污油問題,並推動環保政策,深受在地與觀光客的喜愛。
擔任台灣夜市商圈產業工會總會長的林定國,回憶起2019年底舉辦的「千歲宴」,席間的客人發現夜市裡不時有外送員來來去去,於是向林定國詢問:「你們生意本來就很好,有需要多此一舉做『抽成』這麼高的外送嗎?」
一個月後,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初隨即爆發,寧夏夜市早與Uber Eats合作的決定,被直呼「很神,超級神。」林定國笑著解釋說:「一般做生意是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但做生意要像做公益,既然是對的事情,就要馬上去做。」原來把生意當作公益事業,那就能超前部署。
這間歷史悠久的夜市,也是最敢創新的夜市。
團體獨家合作打響名號
結合二十家寧夏小吃攤的「千歲宴」辦桌活動叫好又叫座,千歲宴的成功讓林定國發現「團體戰」重要性。「過去從沒有一個夜市是用團體的方式經營,加入外送平台。」於是林定國提出完整計劃說服Uber Eeats獨家合作,不只降低原先高昂的抽成成數,更與外送平台合作為寧夏夜市全力宣傳。
林定國把寧夏夜市當作企業經營,整合寧夏夜市的優點,再跟外送平台談合作,林定國分析:「第一個是能相互拉抬聲勢;第二是消費者能一次購足寧夏夜市的所有小吃,也能提高企業形象,順利解決大家頭痛的高抽成。」也因為協會的整合能力,規劃適當動線區域讓外送員方便停車取餐,做出外送口碑後,才開放其他的外送平台加入。
林定國坦言,一開始也不是所有攤商都願意加入外送,像寧夏夜市知名的蚵仔煎,在夜市前後與中間各有四家攤商,不管是哪一家生意都很好,擁有各自客群。「但當初只有一家願意加入外送,沒想到一個月後發生疫情,這家蚵仔煎做了搶得頭香的決定,就一口氣做足其它四家的生意。」
因此原本第一階段的合作活動,只有五十家攤商願意試水溫,三個月後的第二階段直接暴增兩倍。
知道不能坐以待斃的寧夏夜市,總是對外尋求新的商業模式,增加更多可能性。林定國坦言:「從去年開始就發現一件事情,當疫情來的時候,實體通路已不是那麼重要。」外送確實能讓業績有大幅度的成長,但外送平台如Uber Eats、Foodpanda、Lalamove,抽成較重,另外也有其他自取平台如iCHEF、EZTABLE可利用。協會認為學習如何經營「自媒體」更為重要,因此鼓勵店家建立臉書(Facebook)的粉絲專頁或Instagram,直接與消費者互動進而消費,減少抽成機會,輔導攤商去參加政府的「自媒體開發課程」。
不能邊走邊吃的夜市
今年(2021年)年初從林定國手中接下寧夏夜市觀光協會理事長的林定偉,在五月即遇到本土疫情升溫進入三級警戒。屬於街邊型的寧夏夜市,自主休市後收入完全歸零。林定偉不單為了防疫,更要從不同面向照顧攤商,除了先協助攤商申請紓困,也積極向台北市政府提出三級警戒的營運計畫申請。
營運計畫從微解封期間開始,由原先180攤直接降至單側40攤,讓攤商每周輪流營業,等於空出四分之三的空間,拉開社交距離,每周再視疫情情況增加攤商數量,解決了其他夜市全面復業後,直喊「等嘸人」的困境,也不會造成僧多粥少的問題。並特別規劃六米寬的暢通車道,讓汽機車可直接進入夜市採買。
七月底降至二級後,攤商全面復業,除了告示牌也有大聲公的廣播,仍勸導民眾戴好口罩,不可邊走邊吃,並按照規定擺設透明隔板才可內用。
除了幫助攤商增加收入,最重要的還是防疫。從開市前環境衛生的消毒準備,保持場域乾淨,加強營業人員的自主管理,每隔十公尺就有酒精消毒的器具,駐點人員都會隨時巡邏規勸,辦公室也有監控系統可監視各角落,發現問題通知人員處理,讓消費者能夠更安心。
另外為了同時保護攤商與客人的安全,寧夏夜市和其他市場與夜市不同的是,堅持「雙重實聯制」,消費者除了入場的實聯制與量測體溫和消毒以外,到每一攤消費也必須再一次實聯制,務求確實記錄足跡。林定國加以解釋:「堅持雙重實聯制,才不會因為確診者只是經過夜市就要全體休市,確診者跟哪一家攤商有真正接觸過,就針對周圍去做清消與採檢。」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