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南發跡,跨足台中及高雄等地展店扎根的異人館,積極引進多國料理,創新研發多樣化商品,從簡餐走向精緻餐飲,歷經近20年經營考驗,在南台灣餐飲市場異軍突起,已發展成中南部最大複合式連鎖餐飲品牌。
異人館至2013年底有27家直營店,總營業額約6.5億元,據點分布在台南、台中、高雄、員林、雲林、南投等城鎮,2014年將在高雄及嘉義再開四家店,並積極尋找北上機會。異人館一直採取鄉村包圍城市策略,也有計劃性成長曲線,預估2017年達50家店,年營收目標15億元;2022年希望達100店目標。
靠口碑開店 將專注單一品牌開直營店
異人館總經理林岡立從大一就參與餐廳經營,創辦人及董事長黃怡仁是他的舅舅,研究所畢業及至當兵退役,林岡立出任總經理特助,當時有九家店,2006年底時,總經理因病離職,林岡立27歲即臨危授命接任副總,負起開發、裝潢、研發等重要工作,舅舅老闆花兩年時間觀察他後,將他拔擢為總經理。
老闆長期充分授權,三年前更是放手讓林岡立負起經營全責。67年次的林岡立研究所讀的是建築及都市計畫,他認為,都市計畫是一門整合學,可延伸運用在餐飲部門的協調整合。「保守中求創新、變化中求穩健」,林岡立可算第二代創業家,異人館發展過程曾遇經營低潮及多品牌挫折,但歷經種種考驗,讓他確立發展方向:專注經營單一品牌,強化經營團隊,並與店長、主廚等幹部共享利潤。
林岡立表示,異人館自始就以口碑開店,多是老顧客帶新顧客上門,有別於北部展店多行銷造勢的搶灘方式。由於財務穩健,銀行零負債,至今尚未有股票上市櫃計畫。只是不少海外業者有合作意願,已進行評估海外授權。
顧客很刁嘴 創新研發融合多國料理
1995年5月台南一中前的育樂街開出第一家異人館,當時只有20多坪,主要以咖啡、果汁和茶飲,搭配紅燒牛腩、咖哩飯和蜜汁雞腿等三種主餐,由於廚房空間太小,三種主餐都是從家裡廚房做,再送到餐廳調配,當時是全家總動員,舅舅採購,媽媽及外婆親自料理,「有媽媽味道」讓異人館的生意快速興起。
異人館之詞意是指日本幕末到明治時代外國人所居住的住宅,異人是指外國人,主要是林岡立的外婆年輕時曾到日本神戶留學,對日本人來說算外國人,取名時有此淵源,後來異人館經營也積極引進異國料理,相當呼應取名之意。林岡立的外婆對日本料理很有研究,異人館餐飲品項中的日式簡餐比重較高,雖然外婆已經過世,但她研發的咖哩及味噌等好味道,都是異人館持續深耕的強項口味。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