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60 期
 
鬍鬚張 打造一致性的美味 街頭小吃變全國第一
作者:朱荔詡
  文章瀏覽次數:928

鬍鬚張從台北寧夏夜市中的一方小攤車,變成現今全國滷肉飯第一連鎖品牌,甚至將滷肉飯送上天空成為華航商務艙飛機餐、變成真空包打進大賣場與電商成為伴手禮,關鍵推手是創辦人張炎泉先生的長子、現任鬍鬚張董事長張永昌。

 

手指先生 從攤販到跨國企業

「我的英文名字是Finger,同事都叫我『手指先生』!」張永昌笑說,很多人覺得這名字也太奇怪。當他伸出的手指比向前方,「這是我替自己取的名字,既是指出方向,也代表NO. 1」,這正是張永昌能把鬍鬚張做到今日領導地位的關鍵。

1979年,張永昌租下寧夏夜市的店面,從小吃攤變成實體店;目標成為寧夏商圈的NO. 11993年,張永昌做了一個周邊全部人都驚訝、甚至擔心、反對的重大決策:鬍鬚張在擁有七家分店時,當時年營業額已經破億,於是決定投下鉅資,在五股成立中央工廠,把廚房面積直接擴大五倍以上。

時至今日,鬍鬚張在國內已經有71家店,並一路開到日本,完成滷肉飯界第一名的目標。

 

師法麥當勞 打破傳統「家庭式廚房」侷限

被問到為什麼在僅有七家店的規模時,就決定放膽耗資千萬成立中央廚房?張永昌從傳統小吃的經營模式解釋起:「我發現如果想要把鬍鬚張變成真正的連鎖品牌,就一定要做中央廚房。」

一般傳統小吃店多半都是「前店後家」模式,前門擺幾張桌子,後面廚房就煮飯燒菜,前後場員工往往也就是一家人,非常的「家庭式」。剛創業生意還好,可能廚房就足以出餐,當客人變多,或許原本的餐廳、客廳也都拿來當廚房,如果生意更好,連臥室都改成廚房。

一開始鬍鬚張也是如此,後來又開始走「漸進式中央廚房」的作法,選定商圈附近的民宅裡煮好飯、備好料,再送到各分店。然而開到第七家店時,張永昌發現住宅區巷弄狹窄、又面臨鄰居抗議、違規停車等問題,這種家庭代工式的漸進式中央廚房模式,還是有其侷限。

遇到瓶頸,好學的張永昌到處請益,也從聽演講、看書的方式增進自己的專業知識。當他讀完麥當勞的創業故事,了解如何透過中央廚房的分工與配送,不僅徹底標準化產品生產流程,讓大量生產、品質穩定成為可能。

更重要的是,他發現透過中央廚房的集體採購、數字管理,可以精確掌握進貨量、產品數、耗損率等重要營運資訊,進而對成本損益有詳細確認。除了可以讓營運決策從「人治」真正變成「管理」,也可以降低員工偷雞摸狗、甚至監守自盜的風險。

「如果我還想要繼續拓點開分店,那就一定要採中央廚房模式,把鬍鬚張從傳統的家計管理形式,變成有制度的管理,也才有繼續做大品牌的可能。」張永昌仔細確認完建立中央廚房的利弊得失後,寫下自己心目中的「鬍鬚張五年計畫書」。

在這個目標下,便能了解採購的原料與適合的設備,需要安排的人力以及添購的貨車數量等,當然也包括整個中央廚房的空間需求。因為內心有整套的數字管理藍圖,即使面對老臣或親友的擔憂與反對聲音,也從不動搖自己的信心。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