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是近來台灣最令人驚艷的「輕旅行」場域之一,原本就極富歷史人文特色的大稻埕,二次戰後因為傳統產業的沒落,加上台北市中心轉移,迪化街的人潮不再,許多廢棄老屋雜草叢生,遮掩了昔日的風華。然而,大稻埕的居民與商家多為世代居住於此,有著濃厚的家園意識,加上歷史古蹟保存的觀念在台灣社會逐漸普遍,政府也推出老屋新生的政策,鼓勵店家翻修與整建老屋,創造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創與商業空間。
在政府公部門與迪化商圈發展促進會等民間組織的共同努力下,大稻埕逐步轉型為兼具老建築特色與新興文化產業的都市空間,不僅吸引了觀光客的目光,也期望能讓老街永續地發展下去。
開港後的商業中心 大稻埕繁華時代
「大稻埕」的地名取自於這裡曾是一大片的曬稻穀空地,一般來說大稻埕的範圍大致為:西邊以「淡水河」為界,東邊以捷運淡水線為界,北邊以民權西路(台北橋)為界,南邊以忠孝西路為界。從歷史發展來看,大稻埕的興盛始於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簽訂後,1860年淡水正式開港,依靠著淡水河的水運之便,大稻埕成為台北市的商業中心,茶葉、糖、樟腦、布疋都是重要的貿易商品,商家、洋行與餐飲酒樓林立,富商巨賈也在此興建家屋。到了日治時期,大稻埕延續了晚清時期的繁榮市景,再加上日本與西方思想文化的傳入,大稻埕人文薈萃,商業鼎盛,可說是當時全台灣最摩登、最進步的地區。著名的小說和戲劇「紫色大稻埕」就是以1920年代日治中期的大稻埕為背景,刻劃出大稻埕的活力朝氣與文藝氣息。今天當我們從「大橋頭」捷運站一號出口出來之後,往淡水河的方向行走,映入眼簾的是以「機車瀑布」聞名的「台北橋」,也是大稻埕的北界。接著會看到迪化街一段,整排的巴洛克百年建築—「十連棟」,這裡曾經是碾米業商家的聚集地,俗稱「土壟間」(稻米脫穀的代工產業)。「土壟間」業者向米農收購稻穀,脫穀之後變成糙米,將糙米賣給白米店,精製成白米,然後再賣給批發零售的店家。十連棟附近有許多特色店家:「稻舍」餐廳是碾米廠後代返鄉的創業故事,承載著對於家園的愛與責任;具有百年歷史的「李亭香」糕餅舖,台派點心搭配典雅建築,最適合文青來喝下午茶;老字號的「明峯貢丸店」來自新竹,另外還有充滿日式復古風情的「孵咖啡洋行」。
從蓬萊閣到波麗路 台灣飲食新文化
我們再往延平北路二段的方向走,具有百年歷史的「太平國小」校史館,珍藏著雕刻家黃土水的大理石雕塑「少女的胸像」。對面涼州街口是兩層樓的「仁安醫院」,這是日治時期基督徒醫師柯謙諒經營的診所,一樓的文物展區重現當時的醫療與手術器具,深具教育意義。再往甘州街的方向走,紅磚色美麗的「大稻埕長老教會禮拜堂」矗立眼前,當初馬偕博士設立的「大龍峒禮拜堂」於中法戰爭(1883-1885)之際遭到民眾焚毀,重建後仍不敷使用,爾後由著名基督徒茶商李春生於大稻埕日新町另捐地興建,優美典雅的建築展現了莊嚴潔淨之感。教堂後方的小巷有「至善堂」,這是日治時期第一位取得醫生執照的漢醫黃玉階創立的齋堂。黃玉階不僅行醫救人,也致力於開啟人民智識,他創設「台北天然足會」,提倡廢除女性纏足陋習。往南來到保安街,這裡有號稱全台最美的「星巴克」保安店,古蹟建築是鳳梨大王葉金塗的宅邸,氣派高雅的風格彰顯了日治時期大稻埕富商的闊氣。除了品嚐咖啡之外,民生西路上的「新春芳茶行」有清新爽口的好茶可以品嚐,這間茶行是大稻埕著名茶商王芳群在1934年所創,現在作為古蹟製茶廠,不僅可以了解台灣茶事業發展的歷史,也可學習製茶過程。同一條街上的「波麗路」西餐廳也在1934年開業,創辦人廖水來深愛音樂與藝術,在此不僅可品嚐「法式鴨子飯」等特色餐點與咖啡飲品,還可享受進口音響播放的古典音樂,成為日治時期藝文人士聚會的沙龍。此外,大稻埕也是酒樓文化的發源地,包括「東薈芳」、「春風得意樓」、「江山樓」與「蓬萊閣」等高級酒樓都在這區,日本統治者與臺灣仕紳皆在此享受「台灣料理」的款待,成為菁英階級的飲宴場所。
大稻埕再生 傳統與創新交融之地
我們再走到以「城隍廟」為中心的迪化街商圈,城隍是城鎮的守護者,不過,現在則是來拜月老的情侶居多,祈求美好姻緣。迪化商圈最重要的產業是中藥,老字號的中藥店家一字排開,鹿茸、龜板、當歸、枸杞,應有盡有。其中,「乾元蔘藥行」人蔘造型的建築門牌非常可愛,這間老店也曾出現在郭雪湖1930年代的著名畫作「南街殷賑」裡面。近年來也有中藥商為了讓社會大眾更加認識中藥材,甘谷街上的「德利泰」是一間精美的中草藥博物館,透過互動式的體驗讓民眾看到藥材的原型,同時學習相關知識,很適合校外教學與親子間的互動學習。
我們再繞到貴德街的小巷內,茶商大王陳天來的故居「錦記茶行」隱身於此,不僅是交易場所,也是招待所和住家,富麗巍峨的建築透露著當年的風華。附近還有「李春生紀念教會」、歌謠作家李臨秋的故居,以及蔣渭水港町講座的茶倉,每棟建築都在訴說著台北城市的發展故事。
迪化街商圈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世代街區公司」,由「民藝埕」、「合藝埕」、「鄉藝埕」等十棟街屋組成,透過承租老屋並加以活化,結合了「創業助成」、「街區營造」和「文化運動」三個目標,不僅讓古蹟老宅得以持續保存,也能讓在地的產業鍊更加緊密,兼具創業和創造的功效。
大稻埕,是歷史人文的寶庫,是傳統與創新交匯的場域,也是品饌美食與欣賞建築的最佳處所。下個週末,就讓我們來一趟大稻埕小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