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61 期
 
魚鮮之島!台灣的食魚好風味
作者:番紅花
  文章瀏覽次數:627

  繼2020年全球首次亮相,先後公布大阪、京都、香港等地的「綠星餐廳」,2021年台灣米其林也公布了本地綠星(MICHELIN Green Star)餐廳為《山海樓》和《陽明春天》。名單一出,被倡議多年的「永續美食」,再度活躍成友善土地、珍惜大海的詩篇與歌詠,全世界煮吃的人、懂吃的人、愛吃的人,無不開始審視人類的餐盤珍饈體驗,是否能一步步趨近(Dine Good, Do Good吃好行好)的綠色神魂。

 

米其林三星主廚的震撼決定 蔬食綠色餐廳狂潮

  就在2021年三月我出版了「一起到綠色餐廳吃頓飯」,為台灣各地方致力於綠色理念的主廚們,留下溫柔、忠實的紀錄,期待藉由這本國內第一本綠色餐飲的報導專書,讓國內外食客們可以從島的北方,一路尋味到島的最南方,按圖文索驥,探訪島國上一家一家如米粒珍珠般精巧散落的綠色餐廳。及至五月,我在CNN網站看到這則新聞標題:「One of the world’s best restaurant is going vegan」,點進去一讀,可是件震撼全球精緻飲食圈的大事哪。美國紐約米其林三星餐廳Eleven Madison Park主廚Daniel Humm宣布,從2021年六月起,將供應100%以植物為基礎的蔬食料理(Plant-Based Menu)!過去受美食家最佳評譽的精緻佳餚如薰衣草烤鴨、香煎鵝肝、焦糖鵝肝布丁、奶油水煮龍蝦…等動物性食材,都將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定價335美元的純蔬食精緻餐點。宛如餐桌革命的宣示,顯見Daniel Humm在疫情後挑戰Fine Dining新定義的決心與思維;這股綠色餐飲新浪潮,帶給食客不同的思考方向,你我一日三餐的背後,「好吃」是「必要」,但「永續」是否也該成為日常飲食的「必然」?

 

進口遠洋漁獲 台灣餐桌上的常客

  像是我們這樣一個被大海溫柔包圍、季節漁獲終年不斷、養殖漁業精銳進步的小島子民,論及吃魚吃蝦吃蟹,簡直是被上天眷顧般的幸福。然這幾年在各中小學超過百場的校園演講,我經常詢問台下的孩子們:「你們在家裡最常吃什麼魚?」、「你們最愛吃什麼魚呢?」

  不論我問的是大都會孩子或山區部落小朋友,答案幾乎如出一轍,第一名壓倒性勝利、毫無懸念的是「鮭魚」,第二名的大熱門,也沒落入島魚的手裡,孩子心中次愛的,是冷凍進口的「鱈魚」。這些回應委實令我震驚與不甘,環海依海而生的台灣孩子,最常吃、最愛吃的,竟然是遠自九千里外來的養殖鮭和遠洋冷凍鱈,而不是鬼頭刀、鰹魚、竹筴魚、鯖魚、四破魚、剝皮魚、白帶魚、虱目魚、鱸魚、吳郭魚、午仔、香魚、赤鯮、盤仔…。一次又一次的震驚,我開始思考,食魚教育可以怎麼做怎麼努力,讓孩子心中排名居於劣勢的台灣近海魚和養殖魚,猶有翻身上位的機會。

  而進口遠洋冷凍魚種不僅頻頻出現在國人的家庭餐桌,走進各種時尚小餐館和五星飯店,打開菜單,以「鮭魚」「鱈魚」為主菜的料理設計,也盤據主流多時,從家裡到外食,遠道而來的進口魚,成功打進台灣的食魚市場。

  讓家庭煮夫煮婦和餐廳廚師不以國產漁獲為主食材的原因很多,像是挪威有著一套縝密的行銷策略,積極將鮭魚打造成「安心、健康、美味、時髦」的形象,更打進傳統市場、平價超市及高級百貨等各種不同通路,形象好又容易買到,再加上活躍的媒體聲量,光是2020年,根據海關數據,台灣即進口約三萬五千噸鮭魚,十年來一步一步奠定了鮭魚在國人日常餐桌的受寵地位。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