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指南今年將納入台南與高雄,可預見小吃林立的台南,將創出全球最多的米其林必比登,至於高雄摘星餐廳是否如台北由粵菜獨占鰲頭?或是如台中僅能攀到二星即止?國人引領期盼。
米其林輪胎從法國出發,一百多年在全球上百個城市做美食指南,2009年來到亞洲華人地區先後發表港澳、上海、台北、廣州、北京、台中等地的臥底試吃調查,就在兩個月前首度公布成都米其林指南,結果又一次激起眾怒。
被聯合國授以世界美食之都的成都,竟然沒有一家餐廳獲得三星,而且不到十家餐廳獲星,連台灣之光名廚江振誠總監的「The Bridge廊橋」也沒有。
但以多年對米其林指南的觀察,加上台灣指南由官方出資贊助,期望高雄美食實力不會被低估,特色美食會被看見。
尤其最近深刻感受高雄人奪星的企圖心,以及一定可以摘星的自信心,這股氣魄是台北和台中所沒有的,而且的確有許多美食令我津津樂道,幾家餐廳讓我樂不思蜀。
台菜新舊融合蛻變 結合西餐手法的中式料理
「老新台菜」去年改裝九如創始店,努力量身打造摘星餐廳,以大量台灣老物件做裝飾,最近搭上電視劇華燈初上的年代更具話題性。
台式辦桌美學的生魚片船,配上昂貴搶手的台中威石東氣泡酒,是米其林密探喜歡的餐酒搭。
麻油蝦當然是麻油雞的變態版,但麻油爆薑片已經乳化成豔醬,淋在胭脂生蝦身上,搭配一坨綠色的生蝦卵,將麻油薑料理帶到另一個境界。

辦桌大菜白雪桂花借殼生菜蝦鬆,白雪就是打發蛋白,桂花是炒碎雞蛋蟹肉,白雪覆蓋桂花,再用生菜托起,有意境有口感。
甜點費南雪在桌邊加熱助興,隱藏其中的菜脯和金沙,造成台法間的的衝突與驚喜,老新台菜做出有創意卻不矯情的滋味。
米其林評鑑標準? 年輕活力有創意
「Nibbon」的菜色,環境和服務都符合米其林指南的小道消息評鑑標準,例如:座位數不能多,主廚要很年輕,服務生會說菜,餐瓷非常講究,菜餚具備新意,加上年輕廚師團隊在開放式廚房裡訓練有素,手法流暢,自信展現在料理中。
透過書籍和網路大量學習,並赴日研修的主廚Mars,設計的每道菜餚注重溫度,很有份量又不失細節,菜單菜名很有感覺。例如:「年末的早晨—茄子」,而真正的主角是鱈魚白子,以及刨成細絲堆疊成山的新鮮黑松露。另一道「冬天的太陽—蘿蔔」,切圓塊,先燉後炸,再佐以番茄澄清蟹湯,並突顯暖暖薑味,帶來新鮮食感。一道三分熟的漢堡排,見紅不見血,不管客人會不會被嚇到,Mars堅持做出在日本的究極狀態。
不過Nibbon亦是全高雄最難訂位的餐廳,網路上的負評多是因為訂不到、吃不到。該餐廳摘星如探囊取物,前提是密探要有本事入座。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