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番茄,有她在,人生就有了底氣與依靠,無畏無懼。只要家裡還有一顆番茄,哪怕冰箱、食物櫃再空我也不怕。自從幾年前在希望廣場農民市集認識「采紅番茄」的林思妤,過農曆年,對我又有了新意義:年獸跑了,優美番茄就紅了。
引頸期盼的季節限定 是蔬菜也是水果
二月初,迎來今年第一箱優美大番茄,迫不及待拆開紙箱,瞥見紅中帶粉的優美大番茄,嘴角不自覺上揚,見獵心喜、貪嘴貪吃的得意全寫在臉上,「等了一整年啊。」
兒子皮蛋馬上搶走一顆鮮吃,他也等了好久,在欉紅的優美外皮粉嫩緊實,才咬下,就聞見香氣放肆亂竄,甜孜孜裡有溫柔細緻的酸,緩緩沁入舌間,「太好吃了!」忍不住趕緊傳訊息跟思妤分享,稱讚她和柏瑞今年還是把優美照顧得這麼好,思妤也沒在謙虛客氣的,妙回:「是吧!今年粉粉沙沙然後嫩嫩的,我自己也是很愛。」
我們都愛番茄,愛她自己就是如此滿飽的獨立個體,可以擔綱主角;也愛她的隨和圓潤,永遠是最稱職的助攻、團體獎主力。想必是天生麗質的鮮味,讓她跟種種滋味都對味。
掌握番茄鮮味來源 風味高湯隨手可得
由生物物理學教授歐雷·G莫西森及主廚克拉夫斯·史帝貝克所著的《鮮味的秘密》,以科學角度說明番茄的鮮味來源:「番茄是所有蔬菜當中游離麩胺酸鹽含量最高的,若和其他含有協同鮮味的食材像是魚類和甲殼類一同料理,更能增添滋味…番茄自己也含有一種游離核苷酸—腺苷酸鹽,使得它們不僅極受歡迎,還成為少數能自己產生鮮味協同作用的食材之一。」
協同作用,就是讓鮮味加乘,番茄不僅自帶鮮味,若遇上其他鮮味食材,更能加碼加成演出,好還要更好。而番茄哪些部位的鮮味最勝出呢?書中引用一篇2007年的科學文章說明:「番茄的鮮味取決於食用部位為外層果肉還是內層果漿(包含種子)。出乎意料的是,分析指出,果漿的麩胺酸鹽含量是外層果肉的三至六倍,而腺苷酸鹽濃度至少是四倍之多。」趕快筆記,料理時,可千萬不要去籽去肉,果漿及種子是重點鮮味風味所在。
每顆優美番茄在我眼裡形同一碗豐美高湯,這讓煮湯、煨麵、燉物都輕鬆愉快。過年前,婆婆做了酸白菜,恰到好處的發酵酸鮮,搭配優美番茄,光是想像就已口水直流。鍋中入油,炒點蝦皮爆香,再入切滾刀塊的番茄、酸白菜續炒(也可再放些正著時的新鮮大白菜),聞到香氣後,入水稍稍淹過食材,就是美麗湯底,起鍋前加點五花肉片,或是魚漿、魚丸、魚片、加麵、加冬粉都好都行。顏色靚亮、滋味透鮮,十分鐘就能搞定,是忙碌時心脾胃的救贖。
有道「番茄炒白花椰」,則是先生飛力的兒時眷村回憶,緣起應是婆婆會把同時期盛產的蔬菜炒在一起。入鍋需要水分炒製的白花椰,正好沁入番茄的瓊漿玉汁,清甜酸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口接一口,質樸卻生動帶勁,就是眷村生活的豐美滋味。
我也喜歡番茄跟咖哩在一起,番茄會為各種香料的助攻,悄悄以鮮味融合百味,特有的蔬果酸甜,讓咖哩柔美不膩。日本主廚水野仁輔是咖哩狂人,為咖哩癡狂,反覆研究各種咖哩烹製法及香氣味道組成,這些秘密與秘笈都寫在與咖哩相關的多本著作中。
《咖哩教科書》把印度咖哩系統化,分為基本香氣(油及完整辛香料)、基底風味(新鮮辛香料)、鮮味(番茄泥)、中心香氣(鹽及辛香料粉)、水分、食材秘密佐料及修飾香氣。我覺得他像補教界名師,理出複雜的印度咖哩公式,帶讀者一看食譜,就明白各食材在料理中的角色及定位。
去年,我在小農展推出咖哩雞肉餐盒,加入大量番茄醬汁,入口就嘗到無以名狀的溫柔鮮美,其他香料風味接續現身。那就是番茄的鮮味協同作用,親上加親、鮮中有鮮,受到好評。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