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這是你的味噌牛雜煮。」
在永康街後段,住商比例稍微偏住宅多一些、店家的喧鬧聲可能會輕易轉化為抗議電話的街區一隅,居酒屋裡頭,倚著L型吧台,幾杯清酒下肚後的上班族,還是壓不住自己的笑聲,沒辦法,這店裡的氣氛太像日本了。魚料處理得宜,點綴的香味野菜,不管是蔥、薑、茗荷都不馬虎,且不隨意重複,讓我終於放心,敢點之前在台灣居酒屋踩過幾次雷的牛雜料理。
貧民暗黑料理 百年流變美味
走訪在日本各條歡樂街,鑽入一張張帶有歲月痕跡的暖簾,找定座位,我總是先來一套檸檬沙瓦組合,配上燉牛雜(もつの煮込み),為何要牛雜?一來,就像跑酒吧的人會先點杯 Gin Tonic 一樣,設立個固定判斷喜好與否的基準值;二來,則是老舖居酒屋通常早就備好一鍋入味至極的燉牛雜,能迅速與開啟長夜的第一杯酒同時上桌,除了避免惡醉,也是讓自己能夠更加愉快享受酒場情調的好夥伴。
最初想到要把牛雜丟入鍋中、並加入味濃的醬油味噌調料,以掩蓋牛雜特殊氣味的人,已經不可考,只大略知道是在「最暗黑的東京」(註) 時代裡,居住在屠宰場附近的貧民,將精肉後剩餘不要的部位,胃、腸、橫膈、大動脈,還有牛、馬、豬肉一起丟入大鍋內燉煮而成。今日居酒屋們使用的,自然是特別處理過的新鮮牛雜,然而傳承彼時調味風格的店家,在東京並不難找,就連東京芝浦屠宰場(正式名稱:東京都中央批發食肉市場)的食堂這樣,理當有傲人鮮度牛雜的地方,依然持續提供著味濃汁香下飯的燉牛雜,給畜產相關產業從業員一頓飽足的午飯。
東京三大燉牛雜 明治創業的岸田屋
如果要追求美味,則需要來到依傍著東京灣的月島。這裡多年來以文字燒著名,不過下午四五點走到商店街,率先排出人龍的,卻不是文字燒店,而是許多居酒屋愛好者的聖地:岸田屋。創業於1900年,以賣紅豆湯起家,雖然直到戰後才更改業態為居酒屋,但也是好幾十年的歷史了。造訪之日正值寒冬,與其他酒客一起坐在門口等待開店,忙到一個段落的老闆娘此時抱著一疊毛毯出來,一人發一條之外,還趕緊再去張羅椅子,讓後頭人們的腿也可暫時歇息,老店的格調與人情,盡顯於不語的行動中。
岸田屋會廣為人知,其中一個原因是漫畫《美味大挑戰(美味しんぼ)》的刊載,第一卷中,法國廚師 Lepic 想在日本徵選人才,在他品嘗日本食材的過程中,吃到美味的松阪牛肉,便問「那這頭牛的內臟要去哪裡吃呢?」結果廚師回答:都丟掉了。Lepic 大驚,高呼「日本人吃肉不過就一百年的歷史,果然還是不懂吃肉啊!」在場的文化部記者山岡不服氣,便決定將 Lepic 帶去東京下町的居酒屋,也就是岸田屋。
「這實在太精湛的功夫了啊!」Lepic 驚嘆於眼前這碗看似豪爽,實則精緻內斂的燉牛雜,並說出了不同時空下,我的感想。沒有添加香料,僅用清水以及切大塊的牛雜入鍋,花好幾天的時間,慢火煮至軟嫩,最後再加上醬油調味,不同部位、不同肌理的豐富口感,伴隨著在嘴中化開的濃郁風味,以及點睛的醬香,即使搭配的僅是廉價的辛口米酒,也絲毫不感覺自己身處大眾酒肆,而更像是置身於高級街區的人氣餐酒館,無怪乎走出店門口時,呼氣取暖著的人龍,已經排到街的轉角處,甚至有人已等不及,去超商買了瓶裝酒開喝。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