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62 期
 
CookInn Taiwan 文化互動到企業體驗
作者:陳念玲
  文章瀏覽次數:480

  在疫情後國境封鎖,多數以外國旅客為主要消費者的產業經營者,都遭受了相當大的經營衝擊,曾多次受交通部觀光局邀請,成為台灣代表團,至倫敦、芝加哥、多倫多和吉隆坡展演,以及被台灣故宮博物院選為「台灣必遊體驗」的CookInn Taiwan,在這場災難性疫情下受創甚深。

  CookInn Taiwan的商業模式,是將「料理教室」與餐廳結合,從帶領消費者到菜市場採買,到回到教室擀麵皮、滾珍珠或捏小籠包,讓消費者能自己烹煮一套台灣在地小吃,最後盡情地吃下肚,完成一整套的風味之旅聞名。這一系列的服務,幾乎已經不能以單純的「教學」或是「餐飲服務」一言以蔽之。

  創辦人蔡佩君進一步說明,教學過程裡,會穿插台灣史地的人文解說、食物介紹,讓教學也不再只停留於教學、用餐也不僅是單純的用餐,而是有更多的情感交流。這套餐飲體驗,過去非得親身感受不可,但在疫情後國境封鎖後,CookInn Taiwan要如何在零客源的情境下,維持自身原本的商業模式,讓「體驗」能持續,成為他們最大的考驗。

 

「體驗」經營來自於文化互動

  CookInn Taiwan之所以在外國旅客間享有盛名,蔡佩君認為關鍵在於賦予食物與餐飲更多「文化」與「互動」意義。

  從逛菜市場開始,蔡佩君與團隊會避開知名的觀光市場,反而會挑選街區裡的小型在地市場,讓菜攤老闆能用更在地的方法,介紹節令食材、體驗當地人真正的生活形式;回到料理教室,老師們有別於一般我們認知到的料理教室老師,是真的以教授「做出好菜」為指標,每一瓢匙與秒數都很精準。

  但CookInn Taiwan的老師,更像是引導者,雖然還是會告訴學生步驟,但卻仍然在SOP中留有彈性,最主要的是讓學生們理解,每個食材、步驟的意義,聽懂與吸收這些體驗背後的含義,對學生而言,會遠比吃到好吃的食物更有深刻記憶。

  所以學生吸收的,不再只停留於「食譜」,而是對食物的深刻記憶,而且這個記憶是,當你在現場體驗愈多、愈投入,你能獲得的就愈多。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