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湯一碗二十塊錢,那是記憶中阿嬤煮菜頭湯的滋味…。
傳承三代的好味道,大家都知道,但就是不知道店名!好奇地問老闆這間店到底叫什麼?他指著一旁的門牌說:找「中山路192號」就有了。心想這麼乾脆,直接用門牌號碼當店名也太豪爽,這間由羅文泉、羅勝雄兩兄弟經營的熟肉攤(黑白切),傳承自阿公的百年店,沒有特別的店名,羅文泉接著說不過真的太多人在問,轉身指著後面牆上的三個字跟我說:「我姓羅,我們賣『古早味』,所以就叫『羅古早味』囉!」
一顆虱目魚頭收服台南人的胃
說羅古早味是一間店其實不盡然,它其實是小攤子的延伸,攤子就擺在一樓沒幾坪的小小空間,食物卻是五臟俱全,舉凡粄條、粿仔、米苔目、熟肉、涼菜、炸的、滷的等等。羅文泉一邊忙著準備客人的熟肉,一邊舉起手指著對面馬路述說一開始就在那裡賣熟肉,從一個小攤子開始,後來因為地被建商徵收才搬來這裡,說著說著,開始細數週邊商家的歷史、中山路的演變…。
羅文泉叨叨絮絮地介紹他攤位上的各式食物,性急的我不禮貌地打斷他,著急地想先知道必點名菜是?他驕傲地指著前方那鍋「滷虱目魚頭」!
接著說:「你嘗過就知道我厲害的地方,有位教授每次來一定吃滿八顆魚頭,還有很多台南人也都專程來我這裡吃魚頭!」看著眼前這顆魚頭,想著老闆的話,一口下去,甘、甜、鹹、香充滿口腔,魚臉頰Q彈,嘴邊肉軟嫩,霎時明白那位不吃八顆魚頭不罷休的客人是什麼心情了!

熟肉攤四大天王 新鮮現做不馬虎
羅文泉說湯頭是用所有熟肉部位下去熬煮三個小時才完成,除了現場能吃到的食材之外什麼也不放,使用豬的各部位所熬出來的鮮甜湯頭,美味的秘訣就是當天新鮮現做,雖然下午五點才開始營業,但是從一早就必須開始備料熬煮食材。
攤子上的每樣食物都各有千秋,其中又以擺在正中間的「四大天王」:米血、蝦餅、蟳粿和芋頭卷最受歡迎。其中豬血糕是請三代傳承的老店幫忙製作,每日取用新鮮豬血,除了糯米,還混進地瓜籤,口感香甜的地瓜更增添風味;自製的蝦餅則是使用一斤要價兩百的蝦子,混合魚漿、玉米、紅蔥頭等材料,也是店家特色之一。
四大天王的壓軸:蟳粿,也是店家自製,羅文泉用流利的台語從它的名字說起。原來這個長條形、顏色介在粉橘跟粉紅中間的食物是取紅蟳的顏色命名,並不會放真的蟹肉,而是利用魚漿、蛋、麵粉等材料混合蒸熟沾醬吃。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