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63 期
 
豆干平安粥 看大溪人的聖帝公信仰
作者:余銘揚
  文章瀏覽次數:148717

  台灣是一個宗教信仰多元且豐富的寶島,各地廟宇也會提供各式各樣的平安福食供前來參拜的信徒免費享用。常見的平安福食有平安粥、甜湯圓、鹹湯圓、麻糬、甜米糕、米粉湯、什錦麵、油飯、炒米粉等。其中的「平安粥」,因各地方的物產不同或口味喜好不同,會添加不同的食材在裡面,例如:桃園市蘆竹區南崁五福宮的芋頭粥;桃園市大溪區普濟堂、福仁宮、福安宮的豆干平安粥;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的小魚乾什錦粥;屏東縣東港鎮和小琉球廟會期間的豐富海鮮飯湯等。

 

聖帝公信仰的起源

  大溪人尊稱的「聖帝公」指的是「關聖帝君」,「聖帝廟」則是指「大溪普濟堂」。

  大溪普濟堂是位於桃園市大溪區和平路老街區的百年廟宇, 聖帝公信仰在大溪蓬勃發展。日治時期,由於關聖帝君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關聖帝君聖誕之日下鄉巡狩大溪老城區、月眉、美華、三層、頭寮、內柵等地區,為了恭迎聖駕,當地相繼成立社頭組織。大正六年(1917)「同人社」成立並參與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此後引起大溪各行各業之效尤,紛紛組織社頭來參與遶境。也因獻轎之故,同人社成為關聖帝君駕前第一子弟軒社,遶境時統一穿著黃色衣褲,以彰顯同人社之於遶境儀式之重要性。

 

豆干平安粥的由來

  強烈颱風葛樂禮在1963年9月11日襲台,豪雨如注,大漢溪的溪流氾濫,造成大溪月眉地區大淹水,居民紛紛跑至大溪國小避難。時任大溪福仁里里長、大溪普濟堂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的黃伯輝先生,也是黃日香商店(大房豆干前身)第二代負責人,家中經營碾米業和製作豆干。在颱風侵台之際,利用店裡販賣之白米和烏豆干,再搭配香菇、紅蘿蔔、蘿蔔乾和乾豆皮,請家裡媳婦製作自家常吃的豆干鹹粥,供避難的居民享用。

  之後黃伯輝擔任大溪普濟堂主任委員,有感於地方信眾虔誠參與廟宇祭祀活動,於是自掏腰包供應家中白米和豆干在普濟堂煮成鹹粥,提供前來參與「起斗」與「圓斗」活動的信眾食用,大家稱其為「豆干平安粥」。此後大溪普濟堂的慶典祭祀活動便開始供應包含「豆干平安粥」在內的各種平安福食供信眾享用。

 

十二茶屋 連結當地平安粥信仰

  大房豆干所經營的餐飲品牌-「十二茶屋」,即在菜單裡提供一道跟黃家爺爺及大溪普濟堂有關的「豆干平安粥」,使用蔬菜燉湯淋入芋香白米、蘿蔔乾、香菇、烏豆干、及在地小農時蔬所製成,希望品嘗到的客人都能感受黃家爺爺當年將「豆干平安粥」帶入大溪普濟堂的緣由和精神,吃在嘴裡暖在心裡。並以企業本身的「豆干」百年工藝為核心、加上在地食作、藝術與文化,發展出屬於大溪的「食文化」、「藝文化」與「旅文化」,向眾人傳遞「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品牌理念,與在地共生共榮的願景。

 

方便即食杯 平安可帶走

  另外大房豆干第四代經營者黃建嘉為了感念爺爺生前時常救貧的善心,把爺爺在世常煮給貧苦居民吃的豆干鹹粥, 研發成店內熱銷新商品,以素蹄筋來取代無法泡開的乾燥烏豆干,加入高麗菜、紅蘿蔔和米香,在2017年的大溪豆干節推出「沖泡式」豆干鹹粥,方便現代人隨時可以方便享用,希望每位吃到的人都能平安順遂,故將其商品命名為「豆干平安粥」。

  並發揮爺爺在世期間,時常救濟的善行,經常將沖泡式的「豆干平安粥」捐給慈善團體,和守護民眾健康對抗COVID-19的辛苦醫護人員,希望透過這些實際行動來將爺爺「黃伯輝」生前時常救貧的善心,代代相傳下去。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