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是自清代以來,具有悠久歷史的媽祖信仰民俗活動,起源大甲信眾前往福建湄州祖廟進香的傳統,歷經日治時期至戰後以降,初期參加人員以大甲、大安、外埔、后里信徒為主,至今則是來自全國各地、數十萬大甲媽信徒廣為參與徒步進香的型態,成為全台最知名的媽祖進香活動,亦經中央主管機關登錄為文化資產之重要民俗。該活動共計九天八夜,其進香過程中的時程和路線均有固定安排。從這項民俗活動中的過程,尤其是飲食行為的互動,看見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信任,並可進一步洞察飲食內涵與在地產業之關聯性。
大甲—彰化—西螺 去程必須茹素
大甲媽自鎮瀾宮起駕,宣告進香活動正式開始,前往新港奉天宮之前的路上都必須茹素。無論黑夜或白天,只要是鑾轎經過之處,從早、中、晚的三餐至宵夜,皆由在地的宮廟志工、企業老闆員工或社區居民一手包辦,設休息站讓信徒香客有充足的體力往南前進。
這些進香休息站提供的食物像是清水區每年固定出現的「龍億汽車」紫米素粽;沙鹿區上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府上招待的素食早餐;頂街里萬興宮、永和里永和宮、萬興宮廟埕必吃的豆花,國聖里永安宮每年全村總動員製作的春捲(潤餅);永靖鄉永安宮廟方提供素菜、水煮玉米等。
彰化的田尾鄉中山路到北斗菜市場,沿著東螺開基祖廟天后宮經過北斗鎮後,再來到溪州武元宮休憩。舊眉村聖安宮載滿貨車的甘蔗汁,東州村復興宮提供現切芭樂,皆以溪洲當地農產迎接香客。抵達溪州后天宮,則由村長領銜社區志工,以「飯擔」餐食恭迎聖駕、慰勞轎班團員。
從三圳村來到西螺大橋,在這條古香路上,村民開著貨車以游擊隊的方式發放點心、物資,成為進香路上相當有趣的景象。媽祖鑾轎進入西螺大橋後,橋的北端排滿傳統點心美食大集合的攤位。
西螺新港奉天宮 在地農產成為秒殺美食招牌
來到西螺,駐駕福興宮,隊伍沿著145縣道繼續往南。中繼站的七座魚寮鎮南宮,香客則可入廟休息、吃鹹粥。黎明之際,進入土庫市區,由土庫鎮順天宮、福德宮提供當地特產「雙糕潤」,以糯米夾黑糖再以月桃葉包起,香軟而不黏牙的當地滋味,讓人在清晨恢復精神。
雲林縣元長鄉作為知名蒜頭產地,進香時節正是春季蒜頭收成的季節,整個村莊可說是蒜香四溢。在元長鄉,居民提供的餐飲是以「車」作為計算,像是鹿北村的居民常準備滿車的蓮霧、甘蔗,用滿滿心意的在地農產恭迎媽祖;進入瓦磘村,則能看見全村動員製作的草仔粿在此等候;瓦磘村福德宮廟埕前的紅龜粿、對面民宅有名的「隨你抓黑金剛花生」、「秒殺玉米」,都是新鮮當季採收,居民在播種前,還會特別計算從種植到採收要剛好是大甲媽祖進香時程,提供進香之路的人們品嘗。
內寮村無極聖殿的「龍葵素菜粥」也是每年此地招牌美食。大甲媽祖鑾轎蒞臨新港後,大量湧入新港的香客,會在來自高雄「赤山阿嬤ㄟ粿」的剉冰攤前大排長龍。
新港奉天宮祈福祝壽大典 開葷流水席祭眾人五臟廟
大甲媽祖駐駕新港奉天宮後,深夜中的西螺鎮南宮志工在廚房進進出出準備宵夜,服務較晚走到新港的香客。
清晨五點開始舉行祈福大典,接續是最重要的典禮—祝壽大典,數十萬信徒面向祭典臺,虔誠為媽祖祝壽,禮成後,信徒們到奉天宮兩側兌換豬公肉,將豬肉帶回家吃平安,同時也宣告正式開葷。
中午時刻,新港奉天宮周圍提供流水席,由附近民宅提供海鮮粥招待香客,蚵仔、白蝦,用材實在;奉天宮後方的流水席則有浮誇的烤雞、滷肉等給香客品嘗。
大甲媽祖鑾轎離開新港市區後,回鑾路程可開葷,北上路線的沿途美食更加浮誇澎湃,各家宮廟和企業老闆猶如舉辦一場美食大車拼,食材幾乎都是數以千斤的份量,提供香客免費取用。像土庫鎮民提供的鴨肉米糕、虎尾鎮德興里天后宮的連續十二小時無限量菜餚供應、吳厝里朝興宮準備的鹹菜鴨等。
中午到西螺,有巷仔內三合院的五星級自助吧,媽祖停駕新豐里新天宮的兩小時,里民眾集資聯合大辦桌,傳統流水席的豪華饗宴也同時展開。接下來進入彰化的美食一級戰區,包括埤頭冰粽、北斗高麗菜飯和鄭姐關東煮。接續是永靖鄉輔天宮的還願五穀飯糰、員林和花壇有分發的滷味、北上步入海線地區的中興路民宅羹飯、福懋實業沙鹿廠和沙鹿火車站的點心帳篷、義聖宮的蔥餅。
進入大甲市區後,分別遶境四城門。大甲當地居民則是於晚餐時間在宅設宴招待親朋好友,熱烈慶祝媽祖進香回鑾,大約凌晨零點左右回宮安座,九天八夜的進香,就在禮成後畫下完美的句點。
上述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沿途信眾提供之飲食餐點,顯見與當地的特色農產具有關聯性,更讓這趟實踐信仰的進香之路,增添地方色彩、呈現多元的台灣飲食文化風貌。而沿途信眾不求回報提供的餐食和物資,也展現出集體對傳統民俗活動的高度參與、相互關懷與信任,在地鄉親以食物傳遞的濃厚人情味,也在這趟神聖的旅程中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