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63 期
 
南高雄地方飲食考察
作者:郭忠豪
  文章瀏覽次數:429

  本期的〈地方滋味踏查〉聚焦南高雄,特別是鹽埕、前金與苓雅三個區域。就高雄的城市發展來說,日治時期「哈瑪星」(Hamasen,濱線)最先繁榮,沿著濱海的兩條鐵路連接魚市場與商場,兼具行政、商業與港灣機能。日本在此建立高雄市役所、郵便局、高雄港驛(車站)、三和銀行、學校、武德殿與愛國婦人館等,奠定了現代都市的雛形。

  爾後,市政發展來到「鹽埕埔」,該地區原是鹽田,日本治台以後,為了發展高雄港,加以填築進行整頓,發展為商業用途。日治時期「吉井百貨」、「銀座商場」、酒樓以及戲院林立,市役所也從哈瑪星遷移至此(今天的「高雄歷史博物館」),使得鹽埕區成為繼哈瑪星之後最繁榮的地區。

  二次戰後,鹽埕區延續日治時期的繁盛,戲院與餐館隨處可見,著名餐館有「瑞士大飯店」、「吳抄手」、「金溫州餛飩」以及「老正興江浙菜」等,可說是1980年代之前高雄最熱鬧的地區。本期的第一個滋味將介紹位於鹽埕區的「阿財雞絲麵」,「阿財」(張源財)於1960年代開始在此販售雞絲麵,見證了戰後鹽埕區的興衰以及復甦。

  與鹽埕相隔一條「高雄川」(愛河)的「前金區」,日治時期即開始發展。1924年成立「高雄州立高等女學校」(雄女),1931年建立「高雄州廳」(今天的高雄地方法院)。

  戰後的前金區以「文教區」著名,公家機關團體多在此區,也有知名的「國賓戲院」、「國賓飯店」以及「豪華戲院」等。許多人來到高雄打拼,前金區成為首選之一。

  本期第二個滋味是「牛老大」牛肉火鍋,創辦人高進吉來自左營舊城,他以前金區作為基地,融合台南牛肉湯與日式涮涮鍋,以新鮮的溫體牛肉與蔬菜熬煮的清爽高湯,成為高雄牛肉餐飲的代表性店家。

  高雄港都的豪邁性格,也吸引日人來此發展。本期的第三個滋味是「ITAKO潮來御食事處」,老闆來自日本茨城縣潮來市,他在高雄工作十多年,非常喜愛港都友善、悠閒的氛圍,退休後與台灣妻子合力經營日式食堂,以家庭式的輕鬆氣氛以及不失日本職人精神的料理手法,提供在地區居民美味又溫馨的用餐空間。

  第四個滋味是位於苓雅區的「步道咖啡」。自從1981年「高雄市立文化中心」啟用後,文化中心周圍逐漸匯集了獨具特色的咖啡館與餐館,為欣賞藝術表演的市民提供休憩的處所。步道咖啡老闆張孝維希望打造一個「最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安靜空間,顧客在此享受香醇咖啡的同時,能夠沈澱下來閱讀、思考,聆聽自我內心的聲音。

  近年來高雄市政的改革與創新,不僅增加了許多嶄新的硬體建築,人文藝術與飲食環境也益趨豐富。本期的「地方踏查」介紹阿財雞絲麵、牛老大涮牛肉、ITAKO潮來日式家庭料理,以及充滿文藝氣息的步道咖啡,透過他們的故事,與讀者們一起品嘗高雄獨特的滋味!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