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63 期
 
結合傳統與創新的好味道:高雄牛老大涮牛肉
作者:郭忠豪
  文章瀏覽次數:1443

  來到港都高雄品嘗美食,除了海產之外,「牛肉菜餚」也令人印象深刻。

  前金區自強二路上的「牛老大」創始店與二店,每到用餐時刻總是座無虛席,門口還排著長長的等待人潮。有別於高雄著名的「沙茶牛肉爐」系列,牛老大主打的是全然蔬菜熬煮的健康清湯,以及當天現宰的溫體牛肉,味道清爽又回甘,深受消費者歡迎。

 

打破傳統屠宰習慣 提供新鮮溫體牛肉

  「牛老大」創始人高進吉是左營人,父母從事油麵批發生意,從小幫忙父母送貨到店家,敏銳地觀察每一家的經營狀況,因而體悟到一個道理:「新鮮」是餐飲業的最重要條件!「鮮」這個字也成為他日後經營餐飲的最高指導原則。

  1996年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次總統民選,當時高進吉已三十多歲,在做過一些生意之後,偶然間興起賣牛肉湯的念頭。1990年代初期,主打溫體牛的「台南牛肉湯」剛開始流行並傳到高雄來,當時新興區也有販賣牛肉湯的店家,新鮮爽口的牛肉湯吸引許多顧客上門。高進吉認為這是一個商機,於是掛上「牛老大」的招牌,開始販賣牛肉湯。

  營業之初,雖然生意也不錯,但就是一直無法成長。善於觀察與分析的高進吉發現,這可能與牛肉的新鮮度有關。當時的溫體牛來自台南新化與善化的屠宰場,依照屠宰業的傳統,約莫午夜十二點開始宰殺牛隻,送貨到牛老大手中大概是凌晨三點。當時店面的營業時間是從傍晚五點到隔日凌晨五點,也就是說,新鮮牛肉到手後,只有兩個小時的販賣時間,如果沒賣完冰起來,就要等到下午五點以後再給顧客吃。換言之,顧客吃到的已經不是最新鮮的牛肉了!

  為了改善牛肉鮮度,高進吉多次與屠宰業者協商,希望將宰牛的時間往前移,以便開店時就能拿到最新鮮的牛肉。早期屠宰業者之間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太陽下山之後才會宰殺,但在高進吉的努力溝通下,找到願意在正午過後就宰牛的業者,將新鮮牛肉在傍晚開店前送到。高進吉笑著說:「我打破宰殺牛隻的傳統,在當時算是個創舉喔!」

  果然,牛肉品質一經改善,牛老大的生意就大幅成長,逐漸在高雄做出口碑。

 

創新作法 本土牛肉結合日式涮涮鍋

  高進吉不賣「隔夜牛肉」的堅持,為牛肉品質做了最嚴格把關。談到牛肉來源,高進吉自豪地表示,牛老大的新鮮溫體牛肉來自台南的乳牛,宰殺前不會灌水增加重量,肉品來源安全可靠。當牛肉品質確立後,高進吉又繼續思索新的可能性。台南牛肉湯的吃法,是將熱湯淋在牛肉上,有別於傳統的台南牛肉湯品嘗方式,高進吉將溫體牛肉結合當時市面上流行的「日式涮涮鍋」,由客人自己涮肉,既可保證入口軟嫩,又可增加樂趣。果然,當「牛老大」推出新式涮涮鍋之後,名聲更加響亮,成為高雄溫體牛肉的代表店家之一。

  既然是火鍋,高湯自然也必須講究。牛老大用新鮮牛骨以及鳳梨、洋蔥以及番茄等蔬果一同燉煮,不使用味精來添加味道。若是當天沒有賣完牛肉,即利用拿來熬煮高湯,或者賣給肉品加工廠製作牛肉乾。高進吉笑著說:「員工都覺得我好浪費!花色還那麼美的整塊牛肉,只因隔夜就拿去熬湯,但這是我的堅持!」。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