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訪台南市「蝸牛巷」的遊客,幸運的話,可目睹到一台掛著日曬藍染布條,印有「綠豆皮、粉粿、粉角、綠豆湯」字樣的三輪木作攤車,滿載著做生意用的鐵桶、瓷碗,使勁出攤的模樣。更幸運的是,這天綠豆皮餐車的主理人阿皮(陳怡妏)沒去常去的擺攤地,而是前往更遠的三郊鎮港海安宮。
最有趣的事 總是在很閒的時候才做得出來
「綠豆皮」是一台從2015年起就出沒在府城的三輪攤車,因為阿皮生性喜愛有古意的老建築與廟宇,這些地方就成了她覺得最有感的擺攤地。阿皮說,開始有攤車的念頭是發生在和同事碎唸「哪間綠豆湯沒有『家』的味道時」,被一句「如果做得出攤車,就賣綠豆湯」刺激到,讓剛從建築師事務所離職的她真的在難得清閒時變出攤車。為實現諾言,阿皮又真的賣起有自家味道的綠豆湯,熬煮到豆子出現稍稍爆開就關火,選用未經焙過的綠豆,才會有的口感與滋味。她進一步透露,一定要用台南五號的綠豆喔!
當然,喝綠豆湯也要有配角才到位(味),這個在阿皮看來簡直是絕配的配角,就是她的另外兩個成名作-「粉角、粉粿」。她不藏私地說,沒有什麼訣竅,就是用天然、在地原料,而且還要親手做。如此龜毛的手作態度,跟阿皮的美術出身背景有關,唯有親手做才稱得上是作品的執著。這些實作過程,可是她離職後重享自由後的發想與實踐;看得出來,賣綠豆湯、粉角、粉粿可以不賺錢,但自由創作更可貴!
持續哲學與老店情懷
自2021年起,綠豆皮就在蝸牛巷有個固定的販賣據點。目前的經營方式多透過FB預告每月的出攤行程,通常都是週末開賣,但偶而會穿插其他特定地點,如這次在海安宮的特殊行程。例行性出攤外,阿皮其實還有個還算固定,也是有趣的工作,就是這幾年從事的社區營造工作,包括採集地方故事、帶藝術進入社區等。如此週末出攤賣綠豆湯、粉角、粉粿,週間做社區工作的交叉行程,讓她有一種在高壓上班期間所體驗不到「勞動換取自由」的好心情。
她的好心情應該是來自對「老」(老屋、老店、老街…) 的莫名崇拜吧!或因如此,即便綠豆皮是行動攤車,阿皮也要讓她持續做得夠久,久得可以像老店一樣,最好是百年老店,就如她說的,「持續做, 就算是一個禮拜只做一天,也要持續地做,五年、十年,甚至一百年也要做。」對阿皮來說,「持續」就像是帶有魔力的天然養分,只要找對一件有趣的事,持續做,「就可以累積出味道,就像老店的虱目魚、米糕等台南小吃,他們可是會養出一群人和味道的。」
受訪當天,阿皮來到海安宮廟埕出攤,難道是為了這間主祀媽祖的廟而來嗎?探聽得知,原來是阿皮的朋友即將在這附近成立一間陶藝工作坊,因擔心裝潢施工擾鄰,特別請她用綠豆湯、粉角、粉粿來跟左鄰右舍做「交陪」。正當兩人忙著一面「拍謝」,一面招待大家時,一旁的總幹事打起圓場了,「麥拍謝啦,先來交陪媽祖咔重要啦!」
在台南,懂得先學會交陪媽祖,或許才有持續邁向老店的本錢吧!哪怕是行動攤車。(作者為台南老屋文化保存志工)
阿皮為居民遞上一碗豐盛的綠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