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常提到東西方飲食的文化差異,主要在於西餐偏好獨立用餐、而中餐則習慣分享。但紐澳兩國近年來出現「食物分享」的新風潮,稱為Feed Me(餵我),而準備的餐點形式與份量則借用了西班牙的餐前小菜-Tapas這個字。
最早出現的Feed Me
澳洲最早的Feed me源自於墨爾本。專門介紹澳洲各大城市的飲食特色、文化的網路媒體「Hidden City Secrets」提到墨爾本的Chin Chin餐廳可能是澳洲第一家在菜單上印有「Feed Me」字樣的餐廳,Chin Chin強調分享就是一種關懷。Chin Chin於2017年推出Feed Me,不久之後,墨爾本當地的義大利餐廳、墨西哥菜、非洲菜、新馬菜、越南菜等等也都有餐廳起而效尤。
由於一般西餐廳點菜多以個人獨立點菜為主,常常一道主菜的份量就足以餵飽一餐,為了彌補這部分的缺點,多年前出現的品嘗菜單(tasting menu)之設計便是讓客人能夠以品項多、分量少的方式,讓客人體驗餐廳更多的餐點特色。而Feed Me的設計,可以說是將「品嘗菜單分享化」。
Feed Me的菜單設計理念是「為分享而設計」(our dishes are designed to share),指的便是所點的菜色都是大家可以一起分享。過去五年來,Feed Me的菜單設計不斷調整,可選擇單點,但也可以是套餐、按照客人的人數來計價,也順應餐點不浪費的精神,將食物的分享概念運用到極致。
墨爾本Hochi Mama的套餐體驗
曾經在疫情陰霾下暫時休業的Hochi Mama,於2021年重返墨爾本的餐飲市場,並以Feed Me的餐飲型態出發。這家以亞洲風混搭餐點(Asian fusion)的餐廳,店內的大膽藝術設計風格,是吸引顧客上門的一大因素,店內主推的調酒與創新菜餚都與視覺藝術息息相關。
同樣強調Feed Me的飲食特色,客人可以選擇單點或是套餐。菜單上也特別註明單點的每份菜餚所提供的份數,讓客人可以預先知道每盤菜餚的份數是否足夠,如單點的「Trio of Scallops」的菜餚便是餐盤上會有三份干貝,適合兩到三人的份量。我跟朋友兩人這次則是選擇套餐形式,可以自選兩種小盤(smaller)、兩種大盤(larger),以及一份配菜(sides),因為是午餐時間,因此一個人費用為澳幣39.5元(約台幣800元),若多一人,則可以在三種類型的菜餚各加選一種。
紐西蘭的Gothenburg體驗
今年六月在紐西蘭旅遊時,在奧克蘭港區眼尖看到Feed Me的餐廳菜單看板,雖然當時沒機會體驗,但卻在旅途中短暫停留的Hamilton,體驗到Feed Me的瑞典菜餐廳-Gothenburg。
Gothenburg是網路上推薦在Hamilton當地最具人氣的餐廳。紐西蘭冬天的晚上,氣溫趨近於零,路上罕見人煙,只是一個星期四的晚上,這家Gothenburg餐廳卻是高朋滿座的畫面。每桌的客人們看起來心情都十分愉快地享用美食與美酒,似乎一掃冬季的陰霾。入座後,服務生親切地問我們是否是第一次來用餐,並特別介紹餐廳是專門提供「分享」(sharing)餐點的Tapas用餐型態。
Gothen每一份餐點基本上是以四人為基礎所設計,單點菜單上的每道Tapas都至少有四人份,我們當時選擇單點,也因為是三個人,單點的菜餚已足夠食物的分享;但餐廳也提供套餐設計,如果人數較多,可點如一人紐幣70元(約台幣1300元)的餐點,包含Tapas與甜點,由主廚根據已經設計的菜單內容提供該有的份數,讓客人吃到剛好的份量,菜色又可以多樣化。
費工的準備 帶來顧客的歡愉
墨爾本帶動的Feed Me風潮也在今年吹到布里斯本,就在著手進行這篇文章撰寫的同時,剛好收到布里斯本一家連鎖義大利餐廳Corbett & Claude的廣告電子郵件,介紹餐廳新推出的菜單-Feed Me,讓我瞬間瞪大了雙眼,也感受到這股流行的強勢。
Feed Me與新冠疫情強調安全的個人用餐走向完全相反,或許三年的疫情生活已經讓人們厭倦充滿隔閡感的生活。Feed Me的分享文化讓客人在用餐過中可盡情體驗餐廳的特色菜餚,分享菜餚的過程中也可以與同桌親朋好友進行愉悅的餐桌對話。雖然廚房的準備工作可能更加繁複,但如果客人盡歡,不管是內場的廚師抑或外場的服務人員,應該都能感受到Feed Me的無限魔力。
corbett _ Claude Feed Me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