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立法院三讀通過《食農教育法》,將國民穩定取得糧食、增進國民健康、推動地產地消、減少食物浪費、強化飲食與農業之連結等要點法制化,希望食農教育能深入每個人的生活,成為日常實踐。對許多長期推動食農教育的團體來說,終於是等到了。
食育從家庭開始 由教育起步
條文讀起來很制式,但實踐的方式卻很有趣;好好吃飯,沒人不愛,親手碰觸食材,更是與地球與自然相牽相繫的開始。皮蛋(兒子)五歲時,我們一起做戚風蛋糕,我發現當他敲開蛋殼、親手把蛋黃從蛋白撈出那刻,臉上升起光,眼神帶著發現新大陸的興奮感,我們相視而笑,一種心領神會的感應在我們之間波動,「原來稠稠的蛋白、黏黏的蛋黃,是這樣的感覺呀。」
後來我「事業」越做越大,大膽到直接把皮蛋幼兒園班上的同學帶到家裡校外教學,十來個小蘿蔔頭把我們家的小客廳擠得好熱鬧。那天我買了好多好多蛋,跟孩子分享如何觀察一顆蛋是否新鮮,當場示範敲開蛋殼,讓蛋白從他們細小的指間溜走、留下亮盈盈的蛋黃,接著叮嚀:「小心不要把蛋黃弄破喔,敲蛋時如果蛋黃破掉,那顆蛋就沒辦法做蛋糕了,可是沒關係,這樣皮蛋明天就有很多炒蛋吃了!」
孩子聽了哈哈笑,為了不要讓好同學皮蛋吃炒蛋過量,他們專注的敲開蛋殼、生疏的拿捏力道,只要多點練習,孩子很快就能掌握要訣。成功的瞬間,笑容在他們臉上漾開,就算失敗也無妨,多試幾次,人人都是高手。
每個孩子都有超能力,讓那些大人眼中的無聊瑣事,變得無敵有趣。
有機農作課---澆水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