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19 年的COVID-19 疫情,促使各行各業數位轉型,加速了所有產業借力科技導入,提升工作效率與改善顧客體驗,除卻疫情,造成翻天覆地的變化與轉型原因有二,第一,人力供給緊縮,工作型態改變,第二,通貨膨脹影響、所有成本大幅上升;第三,餐飲習慣因為世代、疫情、工作環境等種種變因,產生不可逆的質變。
有關人力緊縮與成本大幅上升,反映了幾項全球人力結構上的改變。包括Z 世代的加入,以及在疫情後,人們深度思索工作能帶給他的意義,除了實質的鈔票之外,還有什麼?
再加上工作型態的改變,像是外送這樣,富有彈性的工作種類崛起,讓人們可以更自由的運用工作時間,正規的工作型態變得不受人青睞。
另外,也因為通貨膨脹,使得全球物價水漲船高,依據加拿大媒體RESTBIZ 報導,2021 年三月至2022 年三月,加拿大的菜單價格平均上漲了2.8%;回到台灣,台灣主計總處公布,九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2.75%,連14 個月超過2% 通膨警戒線,九月食物類CPI 年漲5.3%,影響總指數達1.32 個百分點,而台灣麥當勞、鼎泰豐也都紛紛宣布撐不住成本壓力,必須調漲餐點價格。
最後,混合辦公、工時彈性,或甚至是派遣專案型的工作愈來愈興盛,種種變化衝擊了原本固定時間、空間的工作架構,使得原本會定時定頻出現的上班族,開始四竄流失,有的留在家裡自炊、有些習慣外送,餐飲業者得想新的渠道,重新與他們聯繫上。
餐飲業者轉型三大方向
正因內外因素交迫,使得餐飲業者必須不斷轉型,積極求生,無論是新企業進入市場,還是既有企業的版圖擴張,餐飲品牌皆紛紛開始尋求科技力量求生。據此,我們拆解餐飲業擁抱科技轉型,大致會分成以下三大方向:
第一:新渠道 電商化交易佔比提升變成常態
從最容易想像,與消費者最直接相關的數位下單、外送取貨的「新渠道」開始說起。
餐飲科技業者 iCHEF 在2022 年第一季公布的2021 餐飲景氣白皮書顯示,整體餐飲業者在疫情間的線上交易佔比,從疫情前的2.5%,成長到10%,提升了四倍,顯見疫後餐飲業者加速電商化的趨勢。
可以想像,疫情間因內用取消、消費者關在家裡,因而維持冷凍食品的庫存、自炊機會增加,或是叫外送成常態,再也不到現場用餐的時候,業者得從線上點餐開始想起,整理好一條雲端路徑,從菜單、結帳、送餐,乃至於消費者打開餐點那一刻的儀式感,都得準備好,才能換得下次交易機會。
第二:新流程 提升現場效率提升
根據104 人力銀行的於2022 年中的調查發現,求職者愈來愈不願意投入「住宿/餐飲服務業」,三年來想投入該產業的人數下滑21.5%。背後原因不外乎低薪、勞力負擔太重,以及沒有前景等等。
這反映的是整個世代,對於投入餐飲業的信心與意願缺乏,不是一時半刻可以解決的問題,但面臨即將復甦的疫後旅遊潮,業者也不能坐以待斃。
為回應人力短缺問題,台灣幾大連鎖餐飲品牌大喊加薪、增加非典型福利,急於徵才;但也有業者引進科技設備,分擔第一線人員的勞力工作,從而改善工作任務與流程,藉以提升工作效率,解決部分人才問題。
第三:新體驗 更客製化、便捷的服務
最後,同樣回應人力與消費者轉變問題,當現場人力流失、消費者又習慣線上交易,餐飲業者也必須將部分服務線上化,不僅精省人力,更提供消費者即時且私密的服務,讓他們覺得,到你的餐廳吃飯,是貼心又有效率的。
而以上所有轉型關鍵,不外乎都圍繞著你的客戶正在想什麼、去哪裡,因為哪些事情而改變,該怎麼樣讓他們更愛你、黏著度更高,以及回購率更高。畢竟所有的轉變都與人性有關,科技始終只是輔助。
本期透過三家企業,分別是台灣知名餐飲集團「雲雀」、台灣POS 系統領航者「iCHEF」以及速食業龍頭「麥當勞」,分別從企業轉型、餐飲業者與專家角度切入,談該怎麼看待餐飲轉型的背後成因,以及業者在轉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阻礙與收穫的成效。(作者為專業生活電商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