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環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於2021 年發表的糧食浪費指數報告中指出,全球每年浪費掉約將近10 億噸食物,而其中,又以家庭食物最為驚人,光是家庭食物的浪費,就高達每人每年74 公斤;其報告中也針對餐廳和商店的食物浪費做了調查,發現此類佔總食物浪費量的17%。
另外一個數字可能會讓你更驚訝,全球有大約三分之一的食物,在製造後,卻因各種因素無人食用,被完好無缺的丟棄。
剩食無所不在,你早上喝剩的早餐店奶茶、中午吃不完的便當,晚上回家,家人吃不完的剩菜,一包包的打包,丟進垃圾桶裡。我們用另一個數字衡量台灣現狀,根據環保署統計,全台每年的廚餘回收量將近50 萬公噸,可堆起1.1 萬座台北101 大樓。
珍惜地球資源 剩食如何解?
當剩食問題益發嚴重,而這些剩食後續的處理,包括回收、分類、再生利用,仍會產生更多高額的處理成本。而諷刺的是,全球卻有高達10% 的人口身處飢荒之中,這世界的景象是,有一邊的人正在大肆的浪費食物、崇尚精緻費工的飲食方式,而另外一頭,更多的老老少少處於營養不良的瀕死階段。
食物浪費不僅僅只是「浪費」,更會造成經濟或是環境永續問題,當我們能夠減少浪費,農作物就能有更好的運用。
「若我們能減少剩食,就等於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更減少土地被汙染的機會;從而達到降低破壞自然的可能性、提高糧食的供應量等等多方效益。」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Inger Andersen)表示。
聯合國氣候與清淨空氣聯盟(the Climate and Clean Air Coalition)的主管馬蒂娜.歐圖(Martina Otto)表示:「食物浪費會產生三倍的損失,反之則能創造三贏。」
這次,我們從餐廳、科技業者與社福組織的角度出發,一起看看,他們怎麼樣從源頭開始減少剩食,或是剩食應該要怎麼樣再被利用,才能精準的提供給需要幫助的人。
另外,我們也整理了專家對於一般消費者及中小型餐飲店家的建議,分別列出三點,在日常生活或是例行性的備料流程裡,就可以做到減免剩食的建議。我們先來看看,作為消費者,你可以採取哪些行動:
一、擬定採購計畫,買適量食物:
因物資豐饒及促銷常觸發不理性購買行為,多數消費者很容易買過量的食物回去,無意間造成浪費;計畫性採購會是個好辦法,養成出門前先檢查現有食材,擬定清單後不做計劃之外的採購。
二、挑選碳足跡較少的產品:
無論是選取當地生產的食材,或選擇無包裝的商品,都是好選擇,讓生產所耗費的碳量與包材減到最少。
三、加入創新解決方案:
可加入我們後面文章提到的剩食APP,成為剩食消費者之一,或是關注住家附近的食物銀行,主動成為剩食提供者,讓食物做更好的循環利用。
而針對餐飲商家,專家們又有什麼樣的建議呢?本次專欄彙整國內外報導,整理出以下三點,建議中小型商家都可以即刻開始進行:
一、不做食材浪費:
例如收購外觀較差或生產過剩的食材,能夠精簡成本︐卻做出同樣美味的餐點;避免設計只取部分食材、大部分食材必須丟棄的菜單,甚至是精準控制份量,都是解決方法,要做到的,是生產者必須盡可能的讓食材完整被使用與食用。
二、精確回收廚餘,做到資源再利用:
台灣有許多資源回收系統,可完整處理餐廳廚餘成為堆肥或土壤改良劑,讓資源做最好的循環利用。
三、積極開發或參與解決方案:
如同全家推出的友善食光,用折扣方式促銷即將到期的食物,解決過期食品的問題;或與地方食物銀行合作,讓剩食能真正幫助到弱勢族群等等,甚至加入剩食APP,同時解決剩食與拓展陌生客源。
剩食並非只是餐廳業者的問題,更是全球都必須關注且採取行動的環境永續問題。這次的專題,我們也透過介紹IKEA 處理剩食、新創業者透過科技媒合剩食與消費者的方法,以及其他國家的做法,讓更多人能正視剩食議題,從己身做起減少浪費。(作者為專業生活電商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