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68 期
 
剩食落入垃圾桶前 如何循環再利用?
作者:陳念玲
  文章瀏覽次數:435

剩食如何續食 餐廳主廚必須重視的課題

  2017 年,美國紐約的一名廚師麥特.希維克(Matt Jozwiak 創辦了非營利組織 Rethink Food NYC,其目標是將向餐館、公司廚房和雜貨店募集到的剩食,送到中央廚房將食材分類、整理與烹煮,根據需求轉贈給需要的慈善機構。

 

食物不用美 好吃、健康就好!

  Rethink food 重新烹煮剩餘食材,讓食物變得美味,不僅妥善利用過剩食材,也翻轉「剩食」形象。在現在這個「相機先食」的時代裡,食材長得不夠漂亮、完整,稍有損壞,就很容易被淘汰。

  《明天吃什麼》作者亞曼達.利特(Amanda Little)是一名長期關注環保、能源和科技議題的創作者,在此書中,她從多方角度探討與食物相關的重要議題,而其中,當然包括剩食處理。

  亞曼達在書中舉了許多歐美案例,都是在談「食物不美,但美味依舊,只是需要一個地方重新販售」的案例,包括丹麥慈善機構於哥本哈根開設的「唯福」超市,號稱是「全世界第一家剩食超市」,販售遭淘汰的農產品和即期食品。或是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克羅格超市裡,設有醜蔬果專區;專賣有機食品的全食超市,也開始上架「不完美農品」的怪奇蔬果箱,供顧客挑選。

 

盡一份心力 台灣業者惜食解方

  這些方法,在台灣也不乏業者投入,讓醜蔬果有更好的去處。如知名冰棒品牌「春一枝」,就是因為創辦人李銘煌注意到,台灣水果的熟果腐爛問題,造成許多浪費,更讓果農的心血付諸東流,因而開發冰品,讓熟果有更好的處理方式,也催生了以台灣水果為主的這個冰棒品牌。

  位於高雄的「恩居好食」,採購醜蔬果製成餅乾銷售、台中的「明日餐桌」(原七喜廚房),也是與台中菜市場配合,收購醜蔬果,經過烹煮後銷售餐點,並採自由定價方式,邀請更多人踏入餐廳一同享受剩食料理。

  這些小型商家憑一己之力,撐起一片天,讓需要的人都能取得所需,其經營精神令人敬佩;但有更多無法規模化經營的個人店家,都會遇到生存問題,該如何永續經營,又成為難題。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