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68 期
 
從《烹》尋找南方料理:水、火篇
作者:黃聖閎
  文章瀏覽次數:495

  《烹》是Netflix 的紀錄片影集,改編自麥可・波倫的同名書籍。書的中文譯本是由翻譯名家韓良憶執筆。影集共有〈火〉、〈水〉、〈空氣〉與〈土〉四集,分別由不同導演執導。其中〈火〉與〈空氣〉曾於2016 年受柏林影展選入「美食電影」觀摩單元。

 

燒烤,用火傳承記憶

  《烹》以〈火〉作為紀錄片影集的起手式。影片一開場,場景旋即來到南半球的澳洲西部。鏡頭下,一位女性耆老用火引燃原野上的草叢。她是澳洲原住民馬圖族人(Martu),正在還原馬圖族的祖先如何用火狩獵。這種還原少數民族生活的拍攝方法,不禁讓人想起還原歷史現場的紀錄片始祖《北方的南努克》,找來已過著現代生活的愛斯基摩人,重新演繹祖先在極地生活的日常。

  待原野草叢的火熄滅後,女性耆老坐在灰燼旁以手刨土,一邊用長桿往紅土地鑿洞。掘得夠深時,她將手伸入洞裡攫住巨蜥壯碩的尾巴,一把將牠從洞中拖出,然後一秒不停留的順勢從空中甩向地面將牠撞斃。夜晚降臨時分,她在原野中升起營火,將捕獲的巨蜥丟進火堆燒烤。族人們圍繞營火或坐或躺,等待共享食物的同時,一面聊著祖先如何用火使土地與人的連繫生生不息。

  人類用火發明燒烤的技藝,使火有了跨越種族、凝聚社群的力量,也使烹飪的文化記憶得以傳承。當全球尺度讓南北形成政治與經濟對立時,烹飪卻讓我們認知南北文化早已相互交織。北方有南、南方有北。在南方料理的傳統逐漸式微的時代,在營火也被獨自旋轉的微波爐取代的時代,麥可・波倫以樂觀的態度提醒讀者,再忙都要試著開伙,因為火凝聚了我們對家的記憶。

 

燉煮,加水煨燜的家鄉味

  〈水〉的開場畫面是丹麥品牌DANSK 的琺瑯鍋,海藍色的,鍋蓋有纖細的十字型把手。那是作者麥可・波倫在模糊的兒時記憶裡,唯一對母親的廚房仍有清晰印象的物品。

  場景接著來到南亞,在印度孟買的公寓裡,一位印度婦女正在準備丈夫的午餐便當,煮著Kori Rotti,意思是椰奶咖哩雞肉佐薄餅。不同於燒烤多在戶外開放空間進行,燉煮是人類發明炊具後,進到室內烹飪,並將食材放進完全封閉空間的鍋子裡煨燜,讓水融合各種食材的美妙風味。而風味會因地制宜,如同片中這位印度婦女所說,同一道椰奶咖哩雞肉佐脆餅,北印度人煸炒醬料時,會加入切碎的番茄,但南印度人只會使用椰奶。這也說明,當風味被賦予文化認同後,也就形成令人有歸屬感的家鄉味。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