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69 期
 
傳統市場的文藝復興運動
作者:張玉欣
  文章瀏覽次數:422

  每每到國外旅遊,總喜歡逛逛當地的傳統市場,不僅可以一窺城市歷史發展的面貌,也試著認識當地居民的飲食日常。去年十月回台前,迷上台灣公共電視的「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系列,一間間老舊市場的點點滴滴,勾勒出台灣豐富的常民生活,不僅能解些許鄉愁,卻又像是台灣文化的探索之旅。回到台灣,一趟「新富町文化市場」的田野初探,看見文化如何賦予傳統市場新的生命力。

 

捷運龍山寺站的三號出口

  走向捷運龍山寺站三號出口的人寥寥可數,出站後還是問了在地人才摸著方向。「應該下午一點才開始喔!」路人的這句話讓我一頭霧水,原來,文化市場當天下午有安排「新富市場雙十慶X 東三水感恩回饋祭」的活動。

  首先映入眼簾的建築物是我在網路世界看到的畫面,原本以為就是一個市場舊址改建的文化館,沒想到其中是更深層的底蘊。

  1935 年由日本人興建的市場,在2017 年重新以「新富町文化市場」之面貌呈現,負責改建的建築師林友寒提到規劃的心路歷程:「我們面對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是我們對鄉愁的情懷是不斷地上升,可是我們的記憶是不斷在減少,如何在鄉愁與失憶之間,很正面的、很有意義的在這個環境下找到一個結合。」保存既有的,包括原有的硬體建築,甚至原市場的部分攤位,試著留住台灣的市場發展歷史;卻也透過在這個古蹟市場內的新建設施,如「餐桌學堂」及「巷仔內教室」等學習空間,想方設法把飲食生活記憶留下,將烹飪技藝傳承。

  「東三水街市場」緊連著新富町文化市場,於1986 年開始營運,也是許多源自新富町市場的攤位轉戰討生活的地方。我跟著文化市場內的歷史文字,走進東三水街市場,一攤攤尋找遺留的蹤跡。

  我在市場的尋尋覓覓包括了「唐記咸光餅」店內象徵平安餅的繼光餅、1957 年成立的「大豐魚丸店」內現炸的天婦羅、以及帶著小時候甜蜜滋味的粉粿。提了這些外食,我走回文化市場內有著「歡迎攜帶外食」標示的「萬華世界下午酒場」,酒場服務人員協助將外帶的塑膠袋外食重新擺盤呈現,配上一杯調酒,優雅的台式食文化展現無遺。

  回到澳洲後,另一趟百年傳統市場之旅,讓我有了文化比較上的體驗。

 

百年傳統市場的屹立不搖

  擁有澳洲美食之都(food capital)、世界咖啡之都(coffee city 美譽的墨爾本(Melbourne),在地旅行社所推出步行導覽(walking tour)的食物旅行相當受到歡迎,主題包括如咖啡巷(coffee lane)、美食(foodie)、巧克力(chocolate)、甜點(dessert),甚至市場(market)等多樣選擇。其中的市場步行導覽,以擁有百年歷史的公有市場-「維多利亞皇后市場」(Queen Victoria Market)及「南墨爾本市場」(South Melbourne Market)是為首選,是外來觀光客前往墨爾本旅遊時必訪之地。

  曾經走訪三次「維多利亞皇后市場」的我,對這市場似乎熟悉,但也就是體驗各攤特色食物,感受市場經營的友善與舒適環境,但我真的懂這個市場嗎?今年的再次造訪,我選擇參加一個三小時、須付費澳幣90 元(約台幣2000 元)的步行導覽行程,希望從另一個角度認識墨爾本。

  Tristan 是這次步行導覽的專業美食導遊,他在過程中不僅提供知識範圍極為廣泛的訊息,也帶我們身體力行,體驗美食,隨著他的步伐呈現出全面貌的維多利亞皇后市場。

  這個在1878 年正式營運、至今已有140 年歷史的公有市場,已被列為國家遺產,並採取永續經營。除了歷史的解說,行程的每個踩點都讓我受益良多。

・與老店的對話

  行程安排的幾個老店家, 讓我們有機會與老闆( 娘) 對話。包括1920 年成立的The Epicurean 起司與醃漬食品店,除了可以體驗招牌起司與醃漬產品外,老闆娘有問必答,侃侃而談;另一家Pavilion Select Produce 起司店的老闆則介紹店內的鎮店之寶,這個擁有35 年歷史的起司鐘(cheese bell)據說是世界上「最老」的起司;第三個點則是一台舊時尚、看似臨時停放的甜甜圈餐車,沒想到這台名為American Donut Kitchen 的餐車為1950 年移民來澳洲的德國家族所擁有,已在市場經營七十年之久,大排長龍的人潮可見其魅力不減;行程終站的Geloso Gelateria 是一間由第四代西西里家族經營的義大利冰淇淋店(gelato),老闆強調製作冰淇淋的食材全來市場內販售的在地食材導覽參觀之際正值澳洲櫻桃產季第一次品嘗櫻桃口味,有著濃濃的甜蜜幸福感。

・咖啡傳奇的源起

  1951 年進駐市場的McIVERS 咖啡用品專賣店,則見證墨爾本的咖啡傳奇。導覽中提到墨爾本於1940 年自義大利引進第一台義式濃縮咖啡機,之後這些歐洲移民所經營的咖啡用品店則在1960 年代陸續引進商業型咖啡機,漸進式打造出墨爾本的咖啡傳奇。之後,走進市場的咖啡巷,也體驗了著名的「Melbourne magic」(墨爾本特有的神奇咖啡),Barista 提供了基本概念-「兩個shot 加上三個 quarter 牛奶的完美比例。」

・永續經營的堅持

  市場由於禁塑,為了方便消費者購物,市場提供自行取用的免費紙箱,也有菜籃租借服務。為了讓綠色與永續概念能深植市場每一角落,每年的永續成果,包括回收水利用、節電等等具體數字也定期公告。市場除了有安排學校學生的導覽學習,也舉辦「永續購物行程」(sustainable shopping tour),供需雙方皆十分有感。

  行程當中尚有安排多元飲食文化體驗,例如南非零食店的兔肉、鱷魚肉乾;瑞典人經營的專業巧克力店等,都是特色。但對我個人而言,最大的收穫是過去三次走訪市場都被我忽略的飲食古書店,店內販賣古書等級的烹飪二手書、菜單等資料均讓我愛不釋手,買了幾份1960 年代的菜單作為私藏,收穫滿滿。

 

重拾在地記憶 從市場開始

  不論在哪一個國家,傳統市場總是提供在地居民在飲食生活上最重要的養分,它不僅是食材供需的場所,更是許多在地文化與回憶的空間所在。台北市在這幾年陸續有老市場進行改建,除了硬體設施的改善、空調的增設,看見「新富町文化市場」與澳洲的「維多利亞皇后市場」的案例,我們應該可以期待更多。

步行導覽中的起司與醃漬品嘗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