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69 期
 
跨部門訓練前 先擁有極度開放的大腦
作者:鄧惠文
  文章瀏覽次數:431

  因應集團新的營業事業項目,正在積極培養未來核心幹部,這些獲選幹部都相當年輕且承擔中階職位,對他們未來的規劃,大部分都是跨館別,或是在不同營業項目中晉升。

  我有一名優秀的員工雀屏中選,預計在2023第二季將成為集團內新宴會館的最高主管,這位員工原本在米其林餐廳擔任副理一職,自我要求相當高;這位同仁現在被安排到宴會廳現場訓練,在此之前也有六年餐飲經驗,所以我原本認為館內跨部門訓練,應該對他是信手捻來。

  但是,在他跨部門去訓練一週後,我關心聊聊他的感受如何?沒想到他竟然說:「就像跳懸崖一樣,看不到未來,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所以我們花了幾個小時理解狀況:原來對於此次訓練,同仁有相當高的期待,但是過去七天,他卻感覺和之前經驗有很大落差。

 

服務速度的極致要求

  Fine Dining 餐廳量體規劃小,講究單桌客人的體驗客製化,這位同仁以前針對每一位來到Fine Dining的貴賓,依據其用餐目的、與會對象、甚至是臉部微表情、肢體語言、談話內容等,需要融入該桌的氛圍去服務;有時候要扮演熱情主人,有時候是沈默侍者,也有時候是知而不言的過客,更多時候是要以主人優先而先想到客人需求,成為面面俱到的管家。

  由此可知他在工作上的成就感,來自於經驗累積,而達到理想服務水準,也已達成自我實現;而相反的,宴會講究整場氛圍體現,所以執行量體無法以單一小量體規劃,需以宴會形式及主人需求來掌控整場運作,突然效果要放大數十倍,甚至數百倍角度來執行,對這位同仁來說,原本聚焦的視角大了好幾十倍,執行效益及速度當然必須完全不同。

 

核心重點人物的溝通照顧

  一般的宴會預訂,會經由業務與主辦窗口先行溝通討論擬定出細節,現場人員通常在活動發生前,才會取得相關活動流程、菜單及注意事項,甚至在有些活動,現場主管當天才與主人或主辦窗口見到面,無法如Fine Dining 餐廳般一對一深入。因此現場主管的臨場溝通應變、控場技巧與快速取得客人的信任能力,皆會是一大挑戰。

  另外在餐廳的日常營業中,除非客人有特殊需求,否則變動性不大;宴會則是每場活動均為客製化溝通後產生的結果,所以在舉辦每個宴會前的人力、餐具、擺設及燈光音響等安排準備,不只需要評估客人需求,而是也要把突發狀況都預設進去。

  因此Fine Dining 餐廳團隊的營運與宴會服務人員的管理,有相當大程度的不同;譬如正職人員與臨時工讀生比例也不同,以宴會來說,當天服務人員為臨時工的比例較高,主場幹部需要擁有策略規劃及戰略執行的預先擬定能力及心理準備。

 

彈性與高度靈活成就跨部門人才

  上述這些「不一樣」為跨部門的同仁帶來相當大的衝擊及壓力,當然在討論完七天的宴會神奇之旅後,我們對此次體驗有以下共同認知:

  所謂的體驗「Experience」止於表面所見及感受,應該要放開自己走入深層體驗「Inside experience」,了解體驗是一體兩面,同時具有正面「Positive」與負面「Negative」-我們大都期待且重視正面「Positive」的正面體驗,因而感受到順利;對於負面「Negative」,或跟認知不同的狀況,就會產生排斥覺得失敗。

  接受這樣體驗的成員,不但要有能接受訓練過程中所帶來的衝擊,還需要擁有「極度開放的大腦」。也要禁得起經由跨部門調度,重新調整訓練後,願意調整原本「理所當然」的認知落差,理解並定義不同場域產品的消費者和新需求。

  這也意味著同仁若能夠在此訓練後,可以接受不同觀點、探索新知識、在創新思維上具有高度靈活性。

以下是幾種培養開放心態以及激發創意思維的方法:

一、培養旺盛好奇心。

二、充分嘗試新事物。

三、多角度思考打開框架。

四、訓練創新思維。

五、與跨領域的人交流。

六、反思和自省。

  通過上述方法培養開放的心態和創新思維,我們將能夠更好地適應瞬息萬變的世界,以及應對各種挑戰。

Fine Dining 餐廳著重細節,動作精細。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