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的課程規劃 評估未來轉型
解決問題的能力,應是未來所有職場工作者都應具備的技能,但要解決一個問題,通常只具備一個領域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舉例來說,未來的旅館可能會出現的服務是,CHECK-IN 模式改由人臉辨識取代、智慧飯店的語音系統也能提供點餐服務,更有智能送餐機器人做客房餐飲等等。
這些服務的背後,隱藏了旅館管理、程式設計、服務流程體驗等等相關專業知識,相關從業人員需要理解或是管理這些流程,就會需要具備更多跨領域的知識,這是學生的挑戰,但也是他們增強自己職場競爭力的關鍵。
也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在進入職場時更快進入狀況,他們開始規劃跨域課程,如景文旅館管理系有一個物聯網智慧旅館的跨域學程,就是集結了校內包括電資學院、商管學院與觀餐學院,以「智慧旅館」為核心,安排學生相對應需要的能力,課程中有許多為未來旅館產業轉型做準備的課程,如程式設計、智慧生活應用、大數據分析與應用。
學習如何學習 才能一直站在浪尖上
其次,胡宜蓁指出,近年由於社群媒體的興起,消費者對於美感的需求愈來愈大,「美感」成為另一種餐飲商機,在此之前,觀光餐旅學院確實有一段時間以「美感教育」為核心,從攝影、擺盤或是餐廳氣氛陳設等等,都納入課程教學內容之中,為學生打好基礎。
但近來則為回應全球ESG 趨勢,課程重心轉移至「永續餐飲」。何謂永續餐飲?胡宜蓁進一步舉例,「永續餐飲」除了推廣在地食材,如規劃從「產地到餐桌」的流程︐讓食物的碳足跡減少之外,包括如何減少剩食、廚餘能否再利用等等,都會變成餐飲系學生,應該要思考的議題。
即便機器人能夠大量生產品質一致的產品,但風味仍需由人來判定。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