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緒或心態為主的行銷手法,最常見的就是「投射作用」(projection),最常見的是廣告代言人。在餐飲業的實務中,更多體現在零售通路的零食、飲料,或是國外知名品牌的代理上,如前幾年盛行一時的韓國炸雞,就出現知名主持人劉在錫、藝人宋仲基、朴寶劍等人代言品牌登陸台灣市場。
過去消費者會希望透過投射作用,取得自己想像中的身分或角色,但在餐飲業上,更像是消費者希望與「代言人」的品味同步,或是透過商品,更進一步的理解代言人的喜好。
這種手法,同樣也可以操作在代言人、在餐廳剛開幕期間到訪的網紅身上;你是想吸引熱愛時尚,還是熱愛本土食材的消費者?餐廳能夠專精服務的,是大學生、上班族還是家庭客?都跟你準備推出的代言人形象有高度關聯。
賦予餐廳各種情緒因子 讓消費者對你有感覺
這種投射作用,也反映到近年許多知名的米其林「大廚」開設餐廳,消費者會因為廚師的知名度而對新餐廳心生嚮往。畢竟,人們的理性有限,做決策時,很多數時間是透過認知,包含外界對於產品的敘述、描繪,人們心中產生的想像,進一步做出自己的選擇。
這種投射情緒的做法,諸如透過大量的大眾媒體或是網紅品牌,傳播餐廳主廚、創辦者的背景故事,包含他們對菜色的堅持,或想要提倡的餐飲文化等等,讓消費者看待這些餐點、用餐環境,乃至於選用的食材,都被賦予了情緒因子,他們可能因此願意花更多的錢、時間消費,甚至成為這個品牌的傳道士。
如主廚江振誠所開設的RAW,其豐富的餐廳故事、人生經驗,以及開設餐廳的背景敘事,都讓消費者對於到訪RAW 有著高度期待。你用什麼樣的方式說產品的故事,無論是快樂、熱愛本土食材、延續百年文化等等相關感性字眼,消費者就會被這樣的論述方式給撩撥情緒。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