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往往被當作餐桌上的配角,社群媒體上我們容易為炙燒和牛、矜貴海魚蝦貝、稀有青蔬的料理照片而讚嘆,卻很少深究那一碗米飯的美味值。至今仍會在自助餐或小吃店吃到香氣付之闕如、口感軟爛、讓人失望的白飯,但吃到店家在有限預算內煮好一鍋米飯的頻率也越來越高了,前陣子在嘉義市吃到的「民主火雞肉飯」,除了紅蔥酥和火雞肉絲的完美,其米飯之Q 甜與香氣也讓人驚艷不已,說到底,仍然有許多師傅一樣在乎米這回事啊,而且消費者絕對吃得出來…。
今年年初立了一個食米計劃,既然家裡兩個孩子的「低澱粉飲食模式」我擋不住,那就在米飯的品質上更追求精進,讓她們吃進去的每一口米飯都晶瑩香甜、長存於心,就不信喚不回她們小時候對米飯的熱愛( 媽媽的心機,持續努力中)。
而今年的好米輪吃戰略首發,決定從「產區」下手,產區訂了之後再挑選米的品種。
花東縱谷少工業污染,花蓮和台東始終是我的國旅最愛地,這些年口碑極好的「台東慢食節」也懇切彰顯台東風土之美與食材之佳,因此上半年的品米計劃,選擇從花東產區開始,並著手規劃碾米廠和稻田的實地探訪,從土地到餐桌,期待自己盡可能完整認識花東稻米產業的生產者、品牌塑造端與業務營運者。
站在超市貨架前實際搜尋花東產區的米品牌時,很難不注意到「樂米穀場」為花東產區米所打造的品牌形象。就像北海道米商為米取的名字浪漫如「夢美人」、「大地之星」、「七星米」、「朧月」,樂米穀場也為他們契作多年的花東米,做了高度質感的設計包裝並命名。
米的銷售是眾人的努力成果,從稻農、碾米廠、專業米商、通路上架,最後來到我們的家庭餐桌,欣見小包裝、真空包裝的設計,貼近台灣越來越多小家庭和獨居者的需求。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