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70 期
 
第三波咖啡空間革命
作者:鄭家皓
  文章瀏覽次數:365

第三波咖啡空間 咖啡廳引起的空間設計革命

  第三波咖啡廳空間特色從草創期品牌像是 Stumptown Coffee RoastersFour BarrelSightglass 等工業風格就已經相當特別。到後來規模化、企業化發展的 Blue Bottle Coffee% Arabica,各店家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特色,這些品牌透過在社群媒體上分享高品質的照片和內容來提高品牌知名度,吸引咖啡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的關注,進而吸引更多顧客前來品嘗咖啡。

  也因此,第三波咖啡潮流帶動了城市觀光產業發展,許多知名的第三波咖啡店成為了觀光勝地,例如 % Arabica 在京都嵐山的店面,就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品嘗咖啡和欣賞美景。Blue Bottle Coffee、星巴克(Starbucks)等知名品牌也在不斷地擴張其店面,為城市觀光產業帶來更多商機。最近,來自日本的品牌ONIBUS COFFEE 在台灣開幕,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在地特色的店內設計 獨有的開店空間體驗策略

  咖啡店風格容易受到地區文化的影響,第三波咖啡也不例外。像是 Portland Stumptown Coffee RoastersSan Francisco Four Barrel Sightglass等早期第三波咖啡品牌,都利用金屬鐵件、木材和水泥等原始材質呈現自然粗獷的工業風格。

  在日本 Schemata Architects 負責設計了Blue Bottle Coffee 的獨特特色。他們的設計理念根植於現代和極簡主義美學,注重創造一個增強咖啡享受體驗的空間。使用木材和混凝土等天然材料,結合充足的自然光線,營造了一個溫馨而誘人的氛圍,與高品質的咖啡產品相得益彰。此外,空間布局經過精心考慮,以促進員工和客戶的高效移動和流動為重點。

 

科技與人文結合 展望未來咖啡廳的空間規劃

  隨著工作的型態越來越多元,現今咖啡廳的型態也有許多改變。例如,數位遊牧族群(註一)興起,對咖啡廳帶來了新的需求和挑戰。很多客人需要長時間待在咖啡廳,對咖啡廳的咖啡品質、餐點和環境也有更高的要求。在交通樞紐或人潮聚集處,咖啡廳需要提供更多的工作空間和設備,例如日本星巴克的 Smart Lounge 就是一個轉運站型的咖啡廳,提供了許多不同功能,包括快速網路、插座、獨立工作區等,讓客人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工作或休息。未來的咖啡廳很可能會融合以下功能,做為咖啡廳的一部分:藝術展覽、文化活動、小型音樂會、書籍販售、工作坊等。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