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71 期
 
山柚葉與紅藜苗 排灣族跨越季節的料理智慧
作者:古佳峻
  文章瀏覽次數:446

  涂憲忠是巴格達外Pakedavai 餐廳的核心人物,匯通川菜、上海菜、台菜、原民料理,十年前在恆春經營以熱炒為主的「家鄉味客棧」,後來因家庭因素回到故里瑪家鄉,在老家的原址旁依著山壁及原有建築體,構築面溪谷可看雲海的咖啡餐廳,Pakedavai 是主廚的排灣族家名。回到舊瑪家的寧靜部落中喚回各種新任務的可能,他的妻子,也是餐廳負責人藍惠屏說,他們自2016 年堅持回到舊部落重建至今,讓許多人願意登山後來此品賞風味,這裡有非凡的視野,讓人心境清幽。

 

山柚是生活工藝所需

  二、三月山柚樹發嫩芽,緊接著花期結果。「現在雖然沒有符合時節,但是應用上還有許多能變化的,果實也可以煮茶或者泡酒。」涂憲忠主廚說,四月底在山麓邊的柚葉大多已老化,無法吞食,特別請人在隘寮南溪尋找,數量還是相當少,事先川燙冰凍備用,才能做食材存儲。

  同時也在Pakedavai 餐廳協助料理的涂媽媽蔡麗花說,以前的人吃這些都不會生病,取之於自然,「過去,老人家會把山柚葉跟地瓜一起煮湯,放樹豆和肉,湯的味道甜甜的,另外也可以跟芋頭乾煮,山柚葉的香氣就會讓湯頭有不同的表現。」主廚應用傳統熬煮湯醬的概念,用柴魚提鮮,讓山柚葉精油釋放,帶有老抽醬色的淋汁與蒸魚結合。為了保有山柚葉的香氣,魚的處理上也盡量不添加強烈的調味,台式烹煮與原民料理有了這道私房菜的構思,主廚說,如果葉芽夠鮮嫩以薑絲清炒,就是一道部落喜歡的料理方式,老葉則多用在熬煮湯頭,將這股特殊的清新香氣濃縮在湯汁中。

 

紅藜嫩苗 具永續概念的食材

  紅藜(排灣語djulis /魯凱語baae)在排灣族及魯凱族的飲食文化中具有特殊價值。屬旱作植物,對於施作環境的要求頗多,「一般會在初春的時候撒種,老人家善用有限田地保有此項撒種技術,因為苗長的太密不好,就會疏苗,拔除的紅藜苗就會是生活中的一道蔬菜。」

  涂憲忠主廚說,對於撒種的堅持,除了延續傳統耕種模式,也讓健康的苗種繼續成熟,拔取疲弱的苗芽,梳理農作空間,又可同時產出紅藜芽葉作為生活時蔬,這是永續循環的田間智慧。

  有別以往認識紅藜都是以穀物素材衍生的紅藜飯、紅藜小米湯圓(排灣語pinilaulj),紅藜粉可以製作麵食,也是一些部落釀酒的麴。

紅藜苗葉在疏苗時採摘,成為部落裡的美味疏菜。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