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鬼月,台灣很多地方都有像是搶孤、燒王船,或是大士爺遶境等大型活動。但在基隆,除了行之有年的花車遊街與放水燈活動外,老基隆人也有在街頭巷尾辦桌的傳統。
屢創辦桌佳績的中元涼伴
近年來,一群返鄉創業的年輕人們,因為愛鄉心切,於是興起了用辦桌延續老基隆傳統的念頭,而發起了很有創意的「中元涼伴」活動。就像今年的活動標語:中元涼伴、感情拌飯,他們就在雞籠中元祭期間,用辦桌名義,號召旅外基隆人呼朋引伴、回家吃飯,除了為基隆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外,更試圖用新生代思維,詮釋新的在地文化。
鬼月對基隆來說是個遊行、公共表演、祭祀和建醮活動特別多的月份,但對老基隆人來說,此時還有一件令人更興奮的大事,就是跟著親朋好友,吃遍大街小巷的中元辦桌。「普渡就大家順便,一條街大家揪一下一起辦桌」中元涼伴工作室成員的美子如此回憶。
就是這回憶讓返鄉的年輕人們,希望傳承基隆的老傳統,因此在四年前突發奇想用「中元涼伴」為口號號召辦桌活動,並以無酬方式進行所有的企劃、菜色研發與宣傳等工作。當時,就是因有美子和夥伴們勇敢嘗試年輕人的辦桌方式,才有至今每年中元節讓旅外基隆人期待的「回家吃飯」年度盛事。時至今年,沒料到他們當初的這個小心願,卻是出奇地受歡迎,甚至創下六分鐘內完售四十桌的銷售記錄。
想起這段草創過程,美子補充,其實當初是幸運遇上中元普渡的道長,接著又獲得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的充分支持,舉辦規模才可以逐漸擴大。「可能林小姐(媽祖)有指引吧!」她笑了起來。
傳統、創新兼具的辦桌菜單
與一般大家印象中辦桌不同的是,中元涼伴不僅要有基隆的傳統古早味,更重要的是一定還要有年輕人的創新菜色,所以團隊成員自開辦第一年(2020 年)即花許多時間在菜色的研發與試吃。如他們將基隆特有的多元族群,還有碼頭相關職業等元素融入,而設計出「涼爽韻味藏金盃」,即是將原本賣給碼頭工人吃的大顆燒賣外皮換成馬來西亞料理的「小金杯」,使其不只有酥脆的口感,還能吃到新鮮的魚肉混漿。又如第三屆(2022 年)的「涼味必點馬露增」,即是把烤豬肉切成薄片後,沾上基隆道地的馬露醬與味噌,頓時就讓傳統街食的黑白切改頭換面。
至於傳統古早味的選擇,這幾年透過不同的合作總舖師,不只重現在地經典的中卷、紅蟳米糕和蒸魚,甚至還設計出加入吉古拉、蛋腸的改良式佛跳牆,並使其成為每年必出的招牌菜。此外,辦桌尾聲出現在地人耳熟能詳的「一口冰」,以及可供客人打包帶走的「酥炸雞腿」,也都是基隆人吃辦桌的難忘回憶。
除了主菜外,團隊今年還特別推出基隆風味琴酒「小徑」。這款酒是由他們邀請野草專家三玉號,利用基隆沿海的石蓴、白帶魚,以及山區的苧麻,加上杜松子和鰻魚乾等為基底原料,所蒸餾出的鮮味琴酒。如今年辦桌第一道的「鍾愛基隆小徑銀光閃閃」,就是用這款酒做成的調酒,再以此搭配在地八斗邀以及食考房兩家食材業者所研發的創意在地滋味菜:白帶魚捲。
吃出中元節故事美味的辦桌
延續傳統辦桌文化,表演節目也是重要的配菜活動。像近兩年,團隊就請來在地小劇團開場演出中元節的有趣故事,藉此勾起基隆人的中元節記憶,讓大家想像當初吃飯聚餐的場景。而在此之前的第二屆辦桌,當時雖正處新冠肺炎爆發期而無法舉辦辦桌活動,團隊仍貼心地在外送辦桌調理包中,附帶由在地慾望劇團特別錄製的「超越時空廣播」,讓人在用餐時也能隨著廣播背景音樂及解說,深入了解與基隆中元節有關的文化故事與在地飲食。
尤其,今年團隊更有新的設計巧思,即用基隆在地食材、小吃名稱為餐桌命名,目的就是希望大家更能深入其境地認識基隆的飲食文化。而辦桌中穿插的幸運餅抽籤節目,則讓大家由開獎解籤中認識更多的中元祭典故。
基隆中元涼伴的確非常不同於傳統辦桌,因為這是經年輕素人團隊與多位總舖師一起發想、研發菜色的結果,且他們非常強調要有文化特色才能端上桌。團隊成員之一的Ray 就說,他們雖不像一般公司為營利取向,但卻希望所有參與的人,都能為在地創造更多有趣的事蹟。就像這幾年來,中元涼伴就獲得許多貴人相助,就連業界大名廚也都不計酬勞地樂意投入,讓他們深受感動。當今社會,也許舉辦婚宴只會讓人聯想到餐廳,即使非正式聚會也不會想到在路邊辦的辦桌,但團隊希望藉由中元涼伴的這個辦桌創舉,找機會讓大家一起吃在地,也吃出文化。類此的創新展現,或許正引領出一條辦桌的新路徑了吧!(作者為地方文化紀錄者)
基隆辦桌必出的甜品:一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