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72 期
 
阿燦師 承自辦桌活字典的台味
作者:林敬富
  文章瀏覽次數:1391

  「燒水,米先浸,這邊的薑切米、那邊的蔥切絲,芋頭切塊…,」人稱阿燦師的林明燦一邊交代師傅及小工(「水跤」、台語tsuí-kha)阿姨,一邊幫忙搞定廚房動線、工作檯面的架設、蒸籠的位置、水源的拉設,一刻都不得閒。

  「早上十點封路後,我們才能進場,所以會比較趕一點。」阿燦師解釋,一般辦桌如果是吃晚上,早上八點前就要到場開始準備,吃中午更是在凌晨三點就要開工,正如台語俗諺說的「總舖師驚食晝」,因為前一晚幾乎不用睡了。

 

國寶級辦桌遺產的世代傳承

  阿燦師是辦桌世家的傳人,父親是人稱囝仔師,有辦桌活字典之稱的國寶級總鋪師林添盛。阿燦師跟在父親身邊從洗菜、打桌做起,到後來的「站砧」(切配刀工)及「站鼎」(油炸滷湯),如此經過十五、六年才獨當一面,所以辦桌現場大小事都逃不過阿燦師的法眼,哪裡出了差錯,他總是能及時導正,像極前NBA 公牛隊跟湖人隊有「禪師」之稱的總教練菲爾傑克生(Phil Jackson)。在他的掌控下,一切總變得無聲勝有聲。

  話說以前的辦桌大多跟人生大事脫離不了關係,一如林添盛老師傅在仙逝前留下的口述著作《十二生肖宴》。書中透過肖鼠的天子宴,到肖豬的來生宴,十二種人生宴席,載出人的生命歷程,並記錄了許多至今仍讓人瞠目結舌的菜色,這是囝仔師留給阿燦師以及後人的珍貴遺產,只是這場疫後在艋舺由阿燦師主導的辦桌卻很不一樣。

 

顛覆想像的廟埕辦桌

  隨著開桌時間慢慢接近,舞台、音響、場佈慢慢就緒,入口處也擺起了簽名桌。這看起來像是結婚的禮桌,不是什麼人生大事也無關神明生日,純粹就是報名者想來吃辦桌。在北部,不管是結婚喜宴壽宴生日宴、尾牙宴或是春酒宴,幾乎都選在餐廳辦,主要原因是餐廳環境比傳統戶外辦桌舒適,再來就是適合的辦桌場地缺乏,以致北部戶外辦桌的能見度越來越低。

  雖然如此,還是有一群人想要找回以前封路辦桌的那種年代感,這對年紀大一點的是回味,年紀輕的是嘗鮮。事實上,類此新型態的辦桌正在北部流行,跟其他強調菜色呈現方式或是辦桌布置氣氛的新型態辦桌不同的是,這裡強調復古,刻意找在廟埕前,以傳統的辦桌方式來呈現這屬於台灣味的街頭Fine Dining。隨著時代的變遷,像這樣為了吃辦桌而出現的網路揪團活動,將來會越來越常出現。

 

堅守良心初衷

  開桌前一個小時,辦桌的廚房氛圍丕變。雖然該處理的食材,該切配的蔬果都已經處理好,但阿燦師還是堅持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良心絕對比技術重要」阿燦師一直對身邊的年輕學徒耳提面命。因為辦桌是在沒有冰箱的戶外,衛生和食材新鮮的要求,絕對不容打混,如花枝、海蜇皮、龍蝦及魚等海鮮食材,一定要到這個時候才能從放冰塊的保麗龍保冷箱拿出來,再進行最後的製作。辦桌就是良心事業,「現在有人想學我就教」阿燦師坦言辦桌很辛苦,而且辦桌的數量也越來越少,年輕人看不到願景,願意學的人自然就少。

 

復古好戲終於上場

  「轟─轟─轟─轟─」廚房裡爐火齊開的聲音就像是即將開桌的號角聲,接著是「沙」的一聲巨響,頭盤的炸湯圓這時開始油炸。像是訓練有素的軍隊,經過辦桌團隊成員動作熟練的打盤、分菜、上菜,這道炸湯圓送到賓客嘴裡時還是酥脆口感,甚至還會燙口!接續的冷盤則展現了阿燦師的刀工及雕花擺盤技巧,「我爸爸常說沒雕花就不像在辦桌啦!」讓人可以感受到阿燦師所繼承的囝仔師意志。開桌即開戰,如此從炸湯圓開始,廚房的腳步就沒有停過,而團隊擠在這又濕又滑、工作溫度超過四十度的廚房連續好幾個小時,處理的是幾百人的食材,過程中還要配合賓客的用餐速度,隨時調整菜品的製作進度。如此場面,如果沒有親身經歷真的很難想像團隊是如何辦到的。阿燦師還說,「辦桌是武場的」眼前像在看武俠片的大鍋大鏟舞動畫面,就這樣讓筍絲蹄膀、台式佛跳牆等辦桌必備菜色依序呈現,其中甚至還有八絲燴肝屯,這道古早菜近年來已少見,但卻是阿燦師的拿手菜。最後,在湯品、甜品前先上桌,俗稱「油盤」的炸物拼盤,更可見識到阿燦師復古得徹底的設計巧思。

  其實,油盤的炸物菜色是源自早期交通不便,為吃一場辦桌常須長途跋涉,而這些到辦桌尾聲才出現的油炸物,就可讓客人們在回家途中可藉以補充體力。阿燦師說總鋪師的辦桌並不是散場即結束,而是客人進了家門後才算終了。「打包不丟臉,浪費更可恥,像今天的油盤是芋頭捲跟蝦捲,客人就可以打包回家路上吃」由此充分展現師傅的惜食愛物情懷。最後他還強調,打包要在最後才做,不是菜剛上桌就不顧同桌其他人拼命地打包,這樣就很沒道德。

  這些年來,辦桌似乎成了一種文化展演活動,如2020 年辦桌終於進了國家戲劇院的舞台,甚至還全台巡迴演出。辦桌文化能如此推廣,阿燦師感到自豪,「辦桌的味道就是台灣味,」而讓這個充滿台灣味的街頭Fine Dining 能繼續傳承下去,是阿燦師一生的使命。(作者為台灣菜研究者)

在辦桌現場的阿燦師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