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每年的原住民豐年祭多在7 - 8 月間於各部落舉辦,而大型聚餐聯誼往往是活動的高潮之一,形式類似台式傳統辦桌,也有搭棚擺桌的流水席調調,就像今年8 月5 日在玉里鎮璞石閣(玉里舊稱)部落舉行的這場豐年祭晚宴。雖說「類似」台式,但有機會親臨現場的話,一定能感受到阿美族原汁原味辦桌的獨特之處。
豐年祭開幕式三部曲
首先是迎賓陣仗。會場外,於入口兩側有身著傳統服飾、精心打扮的阿美族女性們列隊歡迎族人及外地來賓;會場內則有穿著紅袍、頭戴羽冠的頭目及幹部招呼魚貫入場的與會大眾。來賓中更不乏有來湊熱鬧的外國人。
歡騰的氣氛讓人對即將開始的豐年祭內心澎湃,連餐桌上的米酒和啤酒都在鼓譟著要所有人不醉不歸。這時就輪到派出所的員警上場了─「零酒駕」宣導,幫與會者亢奮的情緒踩一下煞車。開心地出門,也得平安回家才行。最後一部曲,飯前禱告。代禱者大有來頭,為有「玉里的法國爸爸」之稱,來台傳教近60 年的劉一峰(Yves Moal)神父。令人驚嘆、流利的阿美族語祈福禱告中,傳遞的是一種再狂歡也馬虎不得的堅持。
這場辦桌,不僅開幕式別有特色,接著出現的原味、漢味混搭辦桌菜主場,同樣令人驚艷,這場宴會的靈魂總鋪師是來自瑞穗的李秀嵐(以下稱秀嵐姐)。
凡扎來的第三代總舖師
秀嵐姐以「凡扎來」(阿美族語音譯有美好之意)名號聞名於南花蓮的辦桌業,始自外婆、舅舅,到她本身又做了三十多年,算是很有歷史的三代事業。說起當初為何要跟著做辦桌,她自嘲是來自長輩們的好意叮囑─起碼餓不死!雖然有點自嘲,卻仍讓人看得出她謙虛又不失阿美族母系社會女性特有的沉穩、幹練。如此內斂,似乎只要有她在的場合,不管是在自家工作室、戶外辦桌現場,團隊的工作氣氛就很有節奏感。正如豐年祭晚宴辦桌這天,秀嵐姊還攬下了另一部落的一場外送午宴辦桌,因此團隊一早就在工作室備料,處理如籐心、金多兒筍(瑞穗、玉里一帶特產)等較費工的重點食材。如此直到過午後,再用貨車載送所有當場辦桌所需材料、器具至半小時車程外的玉里部落現場,隨即為此40 桌辦桌會場進行內外場的SOP 配置工程。緊湊的工作過程也絲毫聽不到任何使喚吆喝聲,只有逗趣談笑聲。
秀嵐姐的現場設備其實跟台式辦桌沒多大不同,較不同者應屬「糯米飯蒸桶」。從現場她老公細心安裝的模樣看來,這個他口中精心設計的傑作,應該就是內行人才能看懂的凡扎來秘密武器。
當天現場團隊除了他們夫婦倆外,還有八位成員。團隊工作執掌沒有像台式辦桌的內外場之分(台式內場甚至還有調理、刀工、水腳之分),也就是大家不只要做內場所有大小工作,餐會開動後還要負責外場端菜與會後的碗盤清洗工作。論及當晚的辦桌菜色,秀嵐姐解釋因須顧及一桌3500 元、八菜二湯的預算限制,加上外地客人多,所以選料成本不僅要親民,更要兼顧原漢口味的適當搭配。
對味 自然會就舞動起來
十道辦桌菜中的四道原味菜:馬告蒸魚、鹹豬肉炒金多兒筍、籐心排骨湯與糯米飯,算是秀嵐姐的招牌辦桌菜。當然,阿美族愛吃的辦桌菜還不只於此,據說,要是預算夠的話,鹽焗魚也是一道很受歡迎的體面菜。秀嵐姐強調,能對上阿美族口味的菜,主要是帶有苦澀味的蔬菜類,如菜單中的過貓、籐心、金多兒筍等食材,恰恰應驗阿美族是「吃苦一族」的傳說。此外,水產類是阿美族偏愛的肉類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對西部人來說,最叫人不解的是為何要出看起來很單調的糯米飯,因為不起眼的它看起來就像家常配菜用,一點都不如台式辦桌的米糕有料又澎派。在此菜單中,糯米飯雖然被列在最後一道,但其實打從第一道菜端出後,它就以扁平塑膠袋裝的形式跟著出場,為的是方便客人依個人喜好,隨興混著菜吃或單獨食用,餐後若仍有剩餘,也容易攜走。乍看之下,糯米飯好像真的被當作配菜用的配角,其實不然。秀嵐姐透露,糯米飯對阿美族其實具有特殊意義,就像中國北方人包水餃一樣,家族成員常透過糯米飯的實作學習、共食經驗,做為分享、傳承家族故事的媒介。所以,糯米飯可說是最容易被外人低估為配菜的主菜。
就在餐會進入尾聲,客人酒酣耳熱喧鬧之際,原先的迎賓隊此時竟皆有默契地起身,在現場一旁跳起了阿美族的招牌排舞。會場客人見狀,也心照不宣地紛紛起身、挪開餐桌,不能自己地加入越跳越長的隊形,跟著節拍手舞足蹈了起來。對阿美族而言,這是他們豐年祭部落精神的高潮時刻;對外人而言,則見證了一場共食又共舞的道地「阿美族辦桌」。 (作者為高雄餐旅大學飲食文化暨餐飲創新研究所副教授)
跟著頭目跳阿美族排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