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手掌大的「壽桃麻糬」,是許多人對「光正堂」最深刻的印象。糯米研磨為粉後以冷水揉成糰,滾水燙熟後調和成淡雅氣質粉紅,包裹當天手工現做餡料。刻意不去皮的紅豆、保留大量顆粒的花生,滿口幸福的多層次真材實料,也是婚禮、小孩滿月、祭祀祖先、神明聖誕的最佳誠意展現。
這「日式菓子的台版混血」,源自於台籍第一代陳成淮的創意。1939 年應堀井先生聘請擔任和菓子師傅,日本戰後撤台後接下經營權。出身「餅窟」豐原的他,光復後將重心從日式和菓子轉至漢餅製作,並提供符合節慶祭祀的壽桃、壽龜、壽塔、祝壽麵豬等,巧妙融合精緻手藝與常民需求。也難怪許多嘉義人表示:「人生重要時刻總少不了『光正堂』。」新生兒滿月時致贈「紅圓」;滿四月時舉辦收涎儀式,要準備「紅桃」;寶寶週歲時以「紅龜」祭天;訂婚女方回贈糕餅予男方,以表「鴻圖大展步步高升」之意;長輩祝壽儀式以「壽桃塔」祝賀……從出生、結婚、到大壽,「光正堂」的身影實在不可或缺。
而這風雅經典的糕餅香,與時俱進的深入嘉義常民生活不同層面:除了將傳統大福融入台灣民俗的巨大版「壽桃麻糬」,因無添加防腐劑無法久放,更有以鳳梨酥為基底、以壽桃壓模成型的「鳳梨酥桃」,及中央加上鹹蛋黃、塑形如元寶的「元寶鳳梨酥」。廣受歡迎的「日式圓糕」,從原本單一開模花雕︐創意增加「囍」、「桃」︐甚至「櫻花」樣式︐除傳統風味如綠豆、芝麻、花生、杏仁,更提供抹茶、檸檬、草莓、梅香等多樣選擇,而以天然洛神花粉製作、暈染出粉桃色的「洛神花糕」︐微酸甜入口即化的口感︐佐以咖啡或茶共食︐更是懷舊又當代的嘉義下午茶。
精緻工藝細膩討喜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