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植物釀製 打開無酒精調飲新視點
當時自墨爾本驅車前往位於近郊兩小時車程的Brae,這家餐廳是澳洲《Good Food Guide》最高分「三頂帽子」常客,2017 年獲選「世界最佳50 餐廳」,主廚Dan Hunter 也在那年應RAW 之邀來台客座。
這兒的飲料自然是以農場及澳洲在地的草本植物為基礎自製,在2024 六月這一季的調飲單上,有道「Kaffir Limeade」,就是以卡菲萊姆甜汁、萊姆汁及氣泡雨水調製。「Pink Peppercorn」是使用澳洲當地品牌的無酒精琴酒,搭配茉莉花及花椒。「Cola Kombucha」則是以普洱茶為底製作的康普茶,來浸漬(infuse)苦艾。發酵當道,「Lacto-fermented Lemon and Bitters」運用乳酸,「Smoked Mandarin Beer」則是將橙汁及煙燻橙皮連同薑一起發酵。
當時無酒精調飲在台灣還方興未艾,Brae 的每支飲料變化萬千、繽紛可口,勾起我「好想知道下一支是什麼?」的好奇與期待,也因點了餐酒搭配,一直偷喝隔壁同伴的無酒精調飲。原來無酒,也能成飲(癮)。每支飲品,就是道完整的料理,自有風味天地,既能自我滿足,也能助攻菜色。
多層次 微氣泡 創造特殊記憶點的NOLO 風潮
十年過去,葡萄酒、自然酒、餐酒搭進入日常餐桌,無酒精調飲也風起雲湧。無酒不歡已被推翻,以無酒精(No)及低酒精(Low)組合而成的「NOLO」一字正流行。
這些無酒精飲品的風味設計,究竟藏有什麼密碼?在調酒師Allen 鄭亦倫的學籽線上課程〈讓你的生活化為簽名調酒〉及他的兩本調酒著作中找到蛛絲馬跡,他這麼分析Mocktail(無酒精雞尾酒),以調酒師思維,不使用酒精去處理風味,有意識的創作、拼配,做出完整架構的飲品。
Allen 在書中進一步解釋無酒精調飲在製作上的難度,「若拿走酒精,等於抽走調酒中最重要的元素,拿走多少風味就必須補多少進去,可能還要更多,才能呈現類似調酒的豐沛。」酒精能夠更有效的萃取風味,而無酒精調飲則要更重視甜度、溫度、酸度及氣泡等的運用,在酸甜平衡間,同時安排記憶點。
Brae無酒精調飲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