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級台菜米香藏身台北美福大飯店,裊裊米香的存在略顯低調。直到主廚陳永華笑瞇著眼,一句溫暖的話家常:「趁燒食」(thàn sio tsiah),恍惚間,喚醒古早的樸實、惜福、刻苦耐勞。

踏上廚藝之路 宜蘭學廚二三事
土生土長的漁港囝仔(gín-á),因為搭上「餐飲」這艘大船,順風揚帆周遊列國,航行在料理的航道上。回憶起最初決定冒險的因緣?陳永華句句幽默令人莞爾。長輩講說他嘴角有顆「食祿痣」,這輩子不愁食,去餐廳廚房工作吧!於是他在宜蘭市區一間小餐廳應徵學徒,餐廳名為「可愛」,就在媽祖廟前。
拜師那日,總舖師(tsóng-phòo-sai)吳錫鈴操著宜蘭腔的閩南語,說:「你愛較認真、較勤勞,毋通喊累!」就算學徒要負責廚房所有雜務、淘米洗菜,陳永華還把握時間苦練果雕,將紅蘿蔔雕成一蕊玫瑰。記得有次,陳永華重感冒,昏昏沉沉上工,總舖師沒二話︐要求他去搥「糕渣」(kotsa),一大鍋高湯拌入蝦仁泥、雞胸肉,費勁攪拌呈濃稠狀,才倒入抹香油的模子定型,裹粉下鍋油炸。「糕渣」還沒起鍋,他大汗淋漓後,感冒幾乎痊癒了。
走出小鄉鎮 周遊列國徜徉餐飲海
原本陳永華只想安穩待著,不過廚師這途要想走得長久,總舖師吳錫鈴堅持要他去大都市見世面,半年後介紹他赴台北一間台菜餐廳。現在回頭想想,證明總鋪師當初堅持是正確的,餐飲心胸更加開闊。「非得去外頭的世界歷練一圈,才會知道。」所以直到現在,總舖師提攜之恩,讓陳永華沒齒難忘。
台菜的高檔次 爆香功夫真諦
回歸台菜本味,傳統務農的什錦菜,或封肉、酸菜筍絲排骨湯、白菜滷、白蘿蔔豬肚湯、魚丸湯、紅燒羹、五柳枝,最後燴煮成菜尾(tshài-bué),都是台菜樸實、惜福、謝天的溫婉領悟。酒家菜就是情懷,除了靠高貴食材昇華檔次,溫度、爆香才是台菜基本味道雛型。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