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16 期
 
蒜你狠,果然貴 彰化六小農的故事
作者:王瑞瑤
  文章瀏覽次數:3557

  大蒜貴、香蕉貴、荔枝貴…,媒體天天都在報導青菜水果變貴的消息,然而農產品變貴不是新聞,雖然台灣四季如春,農技發達,但農產品仍有青黃不接之時,價格出現高低波動,實屬平常。與其大驚小怪,不如深入了解農民如何抓住產量多寡的時間差,或是突破現有行銷通路的困境,還是將傳統農業轉型等等精彩又有趣的故事,且看三月間走訪彰化六位農夫的採訪報導。

 
●早生葡萄大發利市-台灣葡萄協會何澤焜
 
 台灣農民學會不再看天吃飯,也不輕易向大自然低頭。台灣葡萄協會理事何澤焜,在彰化溪湖種了26年的葡萄,15年前改做溫室,細心呵護下的巨峰葡萄增產一倍,再加上提早搶市,葡萄身價上漲二至四倍,何澤焜管理一甲二的土地,年收入破兩百萬元。
 
 「溫室葡萄一年一收,從11月起在分枝處的芽體塗抹催芽劑,50天後便開花,三個月後成熟結果。」從催芽到採收前後約五個月,一分地可採收2000至2500公斤的葡萄,何澤焜算好時間,控制葡萄在三到五月分批成熟上市,每公斤批發價150元,但若等到六月葡萄大出時,價格便跌至40至60元。
 
 站在溫室裡採訪,不但飆汗還得駝背,為了採收方便,藤架並不高,伸手即可剪梗收成,放眼望去,滿室葡萄無一套袋,但不必擔心不安全,何澤焜嚴守採果前一個月不下藥的規範,「這可不能開玩笑,若驗到農藥超標一次就罰七萬元,整年辛苦就此付諸流水。」
 
 巨峰葡萄種植一年即可結果,十年之後產量減少便要耕除汰換,去年何澤焜將所有露天農地全部改建成溫室,架頂搭蓬每分地投資金額約40萬元,葡萄從此之後有人罩,裂果、風雨、病蟲這三大天敵變少,而一分地也能掙得3、40萬元的收入。
 
但別以為花了錢就能解決所有事,何澤焜表示,氣候愈來愈異常,種葡萄不是熱就好,「葡萄樹愈來愈難掌控,明明是同一時間催芽,每每發芽不完整,有長有短,參差不齊,管理變困難。」
 
除此之外,溫室最怕刮颱風,大風一吹全軍覆沒,無一倖免,所以七至十月不栽培,一年只能一種一收。何澤焜透露,其實15年前推出早生葡萄,市場並不接受,反應亦不好,每公斤只能賣到70至100元,如今算是多年媳婦熬成婆啦!
 
●紅皮大蒜最嗆辣-伸港蒜農林金旺
 
 「彰化伸港的大蒜是紅皮的啦!最好認,雖然產量與個頭都比不上雲林莿桐或台西,但蒜油多,味辛辣,又沒照過紫外線防止發芽,所以味道最香!」72歲的林金旺以三分蒜田維生,每年趕在白露後,秋分前下種,農曆一月左右待蒜成熟進行採收,而新鮮大蒜不能賣,得從穀雨晾到立夏,完全乾透才能上市。
 
 伸港蒜頭是小黑葉的和美種,與南部的大黑葉不同,「會叫和美是因為早期從和美運出去,但全是伸港種植的。」林金旺進一步指出,大黑葉的蒜瓣大,一蒜球有四瓣,「大不見得好喔!大蒜要看黏不黏,蒜油多不多,小粒蒜反而比較辣。」 
 
 今年三月蒜價不錯,但價格究竟有多好?「其實要看曬多乾才能決定,如果是正常乾,以前每斤賣7、80元就不錯了,今年還不太乾,小瓣的可賣到70元,大瓣一點的賣90元,是近年來最好的價格。」
 
 蒜農辛苦,冬天水寒如冰,凍裂雙手,南風吹起,蠹蟲蠢動無藥醫,收成時就要想著下種,先挑適當大小的蒜頭留種。蒜大種好,但一分田要耗掉3、400斤,必須用心計較,播下1、200斤蒜種符合經濟效益,待來日收下2000斤,曬乾後換得1400斤。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