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當期雜誌 > 第 80 期
 
雋永的老派餐廳
作者:劉書甫
  文章瀏覽次數:210

  老派是一種品質,它的核心是時間,卻不和時間成絕對等比。古董車必然是老車,但老車要成為古董,則須許多條件俱足。

  然而時間確實會淘選出品質,淘選出那些越發樸實有光的器物;淘選出那些世代交替,卻維持著它原初的魅力而依舊受人欣賞的老店;淘選出那些繁華斑斕日新月異裡,你得以辨認它無可取代的經典味道。伴隨那味道的,或許正是歷經物換星移人生場景與心態變化後,依舊還在身邊的人。

 

儀式感的條件 以不變應萬變

  相較於以創意創新、強調概念性、走在潮流前端的精緻餐飲,老字號的「老派餐廳」走過了好幾個年頭,看不見隨季更換、推陳出新的「tasting menu」,更常見的是數年如一日、穩定供應的常設菜單。

  店內的菜色、尺度、杯盤與服務給予人「剛剛好」的格調,能長久穩定維持品質不走味,才算真功夫。正是這份「不變」、「穩定」與「可預期」,給予了一份「安心感」;也正是這份安心與安定,進而成為「儀式感」的條件。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老顧客每年的結婚紀念日、生日,或家族內的重要日子,固定會到某一家老餐廳用餐。或者僅是日常裡的某些時刻,會想起這間餐廳,想再去確認一下、享受那份熟悉的幸福。

 

老派正當時 味的記憶

  一代領一代,幽微延續於餐廳和顧客體驗之間的記憶與熟悉度,更是這些老派餐廳「老,而且老得雋永」的關鍵魅力之一。此種餐廳經營思維,自然也與每過一陣子就要推出「新作品」的經營路線有所不同。

  本期專題企劃邀請了幾位飲饌經驗寬闊、人生資歷亦豐的文化工作者與創業家,推薦他們心目中的老派餐廳,為我們從各種「老」裡面,指認出洗鍊和經典。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首推台北台菜餐廳「雞家莊」;美食家與自媒體經營者高琹雯Liz,則推薦自己從小吃到大,頗具雅韻而氣氛歡愉的「圍爐酸菜白肉鍋」;創辦台灣第一個服務業知識社群「大店長」的尤子彥所推薦的「紅屋牛排」,喚起了大家記憶中古典美好的西餐牛排館時光;一本書店Miru 推薦的台中法式餐廳「法森小館」,是變化快速、標新立異的台中城裡一席優雅居心地;作家蔡珠兒則別出心裁,鎖定東南亞料理,點名「翠薪越南餐廳」。

  歷久彌堅的老店裡熟客雲集,穩健經營且低調,非常感恩老店裡的資深前輩們,願意為本期讀者分享自家餐廳的歲月精華與經營之道。

  雋永的老派餐廳,難能可貴地維持著如舊如新、跨越時空的格調。也許今日米其林餐盤來嘉勉、明日500 盤來推薦,它卻只是笑看世俗興旺,靜觀世事來去。簡單的事專一的做,就是絕藝。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飲食作家,著有《喫心地》、《細味臺中》等文集。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過
   

 

本網站版權屬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所有,未經本站同意,請勿擅用文字及圖案
Copyright © 2013 Ryori. Taiwan a division of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