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步調緊湊,網路及手機資訊充斥、影音及新聞媒體每天刺激你目光的年代,擁有一段值得你細細品味、回味無窮的美好回憶,已變成現代人集體的新奢侈品。
還記得小時候那碗香味四溢、有青菜、有肉絲,再打上一顆荷包蛋,也許再加上昨天吃剩的炒豆乾…,只要經過媽媽的巧手,馬上就能變成一碗讓人垂涎三尺、飢腸轆轆的「什錦米粉湯」。幾乎每個人心中都有這麼一道「媽媽味」、「家鄉菜」,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只要現在想起來、嘗起來、甚至煮起來,都能馬上勾起你腦海裡最美味的記憶。
「comfort food」在線上維基百科中被解釋為「一種吃了會讓人感覺舒適、懷舊、傳統的食物,這類食物大多既簡單又容易取得,對不同人或不同文化的人而言,都有不同的食物或菜餚」。對台灣人而言,可能是一碗香噴噴的滷肉飯,或只是一碗簡單的地瓜稀飯配菜脯蛋;對西方人而言,可能是一個漢堡、披薩或一盤義大利麵;對日本人而言,則可能是一個飯糰、壽司或一碗拉麵。只要在網路上搜尋,就能找到幾千、幾萬種這類菜餚的作法,每個人都能透過電子媒體,把自己心目中的那份美味記憶散佈到全世界。
2012年11月「良食究好市集餐廳」在京華城十樓舉行開幕記者會,國際知名服裝設計師吳季剛先生受邀出席當天的記者會,他在現場大口吃他從小最喜歡、回台灣必吃的肉燥飯與香煎豬排,並說到:「在全世界吃過這麼多東西,還是我媽媽煮的東西最好吃。」而這間餐廳的食藝總監正是吳季剛的母親─陳美雲女士。
為在地食材發聲 提升台灣豬肉價值的品牌餐廳
良食究好市集餐廳是由祥圃實業吳昆民董事長與長子吳季衡執行長所創立的品牌餐廳。擁有三十幾年畜牧專業經驗、以動物營養品起家的祥圃實業,多年來為了鼓勵台灣豬農改善動物飼養的環境,進行差異化生產、提高台灣豬肉的價值,希望以自身為媒介,串起從飼料到餐桌的整合者角色,目的在為消費者建構一個安心、可信賴的食物供應鏈,也為多年來認同人道飼養理念的部分豬農,提供一個合理、友善、產地到餐桌的產銷平台,於是成立了專售台灣在地食材的「良食究好」品牌及市集餐廳。
「良食」有好的食物之意,與糧食同音;「究好」對食物有研究、探究、講究的精神。良食究好的品牌形象logo,特意在「好」字中間設計了一個台灣地圖的形狀,藉此表達在地、安心、原味(台語發音Wonmi)的品牌初衷。吳季衡執行長曾在新興跨界媒體TEDxTaipei演講中提到他心目中的台灣新農業,除了經濟效益之外,未來農業應包含「環境保護、動物福利及食品安全」,三者缺一不可。消費者在購買農畜商品的時候,應該要更主動發問一些問題、多思考一些層面,當你了解食物背後及生產者所付出的心力與辛勞,就能認同吃得「好」是有心人的專利,並非只有經濟能力強的人才能吃得到。
吳季衡(Kevin Wu)
祥圃實業董事、良食究好執行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及國際關係雙學士,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企管碩士。愛吃、愛學習吃、愛食文化,更愛台灣。專注於農場到餐桌的整合,期望成為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樑,重新定位農漁畜牧的社經價值,提升台灣飲食文化。在祥圃集團推動動物福利與人道飼養,加強環境保護及減少水土污染,期許台灣農業得以永續經營,開創農業新未來。
|
陳美雲女士(吳媽媽)
台南科技大學家政系,中華企經學會高階管理MINI-EMBA。現任聖思(股)公司董事長、品鮮璞食(股)公司食藝總監。婚後辭去工作,專職家庭主婦,相夫教子,直到小孩進入大學,才返回職場,協助先生吳昆民開創醫學美容事業,深獲好評。2011年榮獲雲林縣國立斗六高級中學第9屆傑出校友。近年來在工作之餘,懷著分享的心願走入校園及公益社團演講,希望藉由親身經驗,啟發孩子的天賦,圓夢做自己。
|
本文只擷取文章部分內容,若要閱讀全文請訂閱《料理.台灣》雜誌